不止朱慈烺,從崇禎帝到下面的朝臣,所有人都在關注遼東談判的進展。

四月初,訊息傳來,遼東談判不順,雙方就換俘和交換忠骨之事,遲遲無法達成一致。

立刻,那些原本就不支援和建虜談判的文臣紛紛上疏,認為建虜“蠻夷不知禮”,馬紹瑜和袁樞應立刻撤回,不應該再談了,但三輔蔣德璟說:“談判本就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情,就如買賣,一方漫天要價,一方就地還錢,不爭執幾十個來回,是不可能有結果的,所以稍安勿躁,如果不成,馬紹瑜和袁樞自會返回。再者,不管怎樣,總要把邱民仰、曹變蛟、王廷臣等人的忠骨帶回來吧……”

如此,才把異議壓住。

而就在爭論的同時,西山煤窯發生了一次小礦難,被大明俘虜,現在在西山煤窯“贖罪”的建虜八旗兵,當場被砸死十幾人……

瀋陽。

建虜禮部。

馬紹瑜袁樞再一次和對面的建虜禮部官員坐到了談判桌的兩邊。

和前面十幾次的激烈爭論不同,今日的談判很是平靜,雙方冷冰冰的重複著已經重複了十幾遍的官話。

對於大明提出的,用阿巴泰換取洪承疇和祖大壽,建虜談也不談,直接拒絕,而對於大明收斂松山忠骨的要求,建虜則提出條件,那就是釋放被俘的建虜“勇士”,包括但不限於滿漢八旗和蒙古士兵。

這一條,大明當然是拒絕的。

馬紹瑜的原話:釋放你們計程車兵,但歷年我大明被你們俘虜計程車兵,是不是也應該一併放回呢?

建虜禮部:不可能,他們已經是我大清計程車兵,忠心於我大清了。

馬紹瑜:那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他們是漢人,怎麼可能忠心於你們?但是有迴歸家鄉的機會,他們一定會願意的,就像是現在正在西山挖煤的你們計程車兵一樣,他們表面順從,但內心裡卻日夜期盼,想要回歸故國。

建虜官員怒了:不放我大清勇士,曹變蛟等人的屍骨,你們休想拿回!

馬紹瑜:素聞你女真敬重勇士,即便是敵國士兵,也要禮遇善待,曹總兵等人都是忠烈勇士,迴歸故土乃是人之常情,你們如此刁難,難道這就是你們敬重勇士的方式嗎?

雙方今日的談判,再一次不歡而散。

馬紹瑜和袁樞被建虜重兵“押”著送走,屏風撤去,坐在後面的范文程臉色凝重,明國京師的西山煤窯發生礦難,大清勇士被砸死十幾人的訊息,他已經知悉了,雖然明知道這是明國的詭計,故意在殘害大清勇士,但他卻無法指責馬紹瑜和袁樞,因為這兩人完全可以推得乾乾淨淨。礦難嘛,非人力所能阻止。

如果談判繼續僵持,說不得還會有更大的礦難發生。

范文程匆匆進宮,去見黃太吉。

聽完他的彙報,御案後的黃太吉皺著眉頭,久久不語。

范文程屏氣凝息,等著聖意。

“先生以為,明人究竟想要什麼?”黃太吉的聲音從御座的方向傳了下來。

范文程躬身:“臣以為,明人要求釋放歷年被俘的明軍兵士,不過是談判的手段,那些人,就算我大清願意放,明國也不敢用的,臣觀明國使臣的意思,怕是想要從大清換取一些對他們有用的人,或者是物資。”

“戰馬?”黃太吉一點就透。

范文程點頭。

黃太吉站起來,在御案後來回踱步。

就明清貿易來說,建虜能賣到大明的,只有人參貂皮等一些並非生活必須的奢侈品,而這些奢侈品,大明使臣肯定是看不上的。除了這些奢侈品,建虜能拿出,而明國又急需要和短缺的,那就只剩下戰馬了。

而且就歷史來說,用戰馬換取俘虜,並不鮮見,當初征討蒙古時,就曾經用蒙古俘虜換取到了大量的牛羊和戰馬,明國和蒙古交戰,也有類似的交易,戰馬換俘虜,一點都不稀奇。

但戰馬是戰略資源,建虜在遼東戰事中,只所以能始終佔據上風,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戰馬充足,可以大範圍的轉進迴旋,殺明軍一個猝不及防,改小勝為大勝,小敗為不敗,如果沒有了戰馬的優勢,想要繼續保持對明軍的優勢,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五百個八旗勇士,明人會要求多少戰馬呢?”黃太吉站住腳步,問。戰馬雖然寶貴,但八旗勇士更加珍貴,如果能將這五百人還回去,黃太吉倒也不計較給明國一些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