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以退為進(第1/3頁)
章節報錯
崇禎帝能堅持將現職官員中的逮賦者清理出去,已經算是不容易了,親族不許科舉,牽扯太廣,整個江南都有可能被席捲其中,為安定計,崇禎帝和內閣暫時將這條嚴厲的措施按下,也在情理之中。
朱慈烺雖不滿意,但可接受。
王之心抑揚頓挫,略帶尖銳的嗓音在大殿中迴盪時,群臣中有人皺眉,有人微微鬆了一口氣,更有人悄悄瞟向皇太子,心想,真是太子向陛下求情的嗎?
只有周延儒等有限的幾個重臣知道,這個事情從頭到尾皇太子都不知情,一切都是陛下的定奪。
“陛下聖明~~”
等王之心念完聖旨,從周延儒以下的朝臣,都是躬身稱頌。朱慈烺也起身,雖然父皇事先並沒有同他商議,對聖旨內容他也不是太滿意,但能他理解父皇的苦心只是便宜了那些江南士紳了,希望他們不要得寸進尺,繼續頑抗朝廷的追逮之策。
“陛下,兵科張縉彥光天化日之下,在南京街頭被惡徒打成重傷,到現在已經兩月有餘,但惡徒卻始終沒有抓到,臣不得不懷疑,是否有人在包庇惡徒?應天府尹究竟有沒有在做事?因此,臣彈劾應天府尹劉士禎怠忽職守,尸位素餐……”
韓如愈出列。
“臣附議。”
御史言官紛紛站了出來,不管收逮成績好的還是不好的,此時都站到了同一戰線裡。
很簡單,唇亡齒寒,兔死狐悲,如果張縉彥在南京被打,被南京官場一直拖著,得不到一個處理,明年他們言官再出京追逮,豈不是要遭到同等的待遇?
內閣也知道情況的嚴重,早在今日之前,就已經派刑部和都察院官員到南京去督促了,即便如此,言官們今日也是要彈劾應天府尹劉士禎。應天府尹管南京的大小事,治安尤其是重中之重,張縉彥被打已經兩個月了,但兇徒始終沒有抓到,劉士禎責任難逃。
朱慈烺臉色凝重。
毆打張縉彥的兇徒已經抓到了,但只是在地的兩個醉酒地痞,和追逮毫無關係,現在這個訊息還沒有傳到京師,一旦傳回,言官們必定譁然。應天府尹劉士禎是天啟二年的進士,是一個在宦海沉浮十幾年的老官吏,他不會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更知道朝廷一旦震怒,他一定是被問責的第一物件,為自保,他比言官們更想抓到兇手,但案件卻遲遲沒有進展,明顯就是遇到了強大的阻力。
言官們也未必不知道這個道理,但他們依然要彈劾劉士禎,
誰讓劉士禎頂不住壓力呢?
對言官們的彈劾,崇禎帝是認可的,對應天府遲遲沒有抓到兇徒,心中也是憤怒的,不過他並沒有當朝處罰劉士禎,而是依照規矩,交給都察院和吏部調查。
“下一個吧。”崇禎帝微微有點疲憊。
周延儒再次出列,這一次說的是建虜入塞,薊州之東永平等地被人建虜大軍燒掠,已經變成一片焦土,永平和玉田缺少糧食和衣物,如何讓百姓們過了一個安穩的年,是內閣的責任,戶部雖然竭力調糧,但仍然有很大的缺口,如何補足缺口,不讓永平和玉田有餓死凍死出現,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現在的問題,不是缺銀子,而是缺糧,因為隆冬運河冰封,南糧無法北運,縱然有銀子,也買不到相應的糧食,朝廷現在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從北方各省騰挪。
——————————此為防盜版,寫作不易,謀生更不易,箇中不便,望大家諒解,正式內容請十五分鐘後重新整理,如果是半夜,請凌晨重新整理,對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處置劉澤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額頭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過是不是回到官署再問訊他們?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張勝,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兩位指揮使對質。
兩人都是滿頭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聽好了,本宮只問一次,但有一字虛言,必嚴懲不貸。李青山冒功,究竟怎麼回事?”朱慈烺俯視他們,冷冷問。
張勝,姚文昌雖然是劉澤清的死黨,但在帶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卻也不敢撒謊,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況當日知道真相的人極多,他們不說,自有他人會說,於是兩人不敢隱瞞,一五一十的將當日真相說了出來。當日,李澤清帶兵圍攻梁山,不想卻走了李青山,劉澤清覺得沒有面子,於是勾結軍中將領,將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勞掠為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