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第三章。

……

太子帶兵作亂,試圖奪門進宮的事件,震驚了整個朝堂,也震驚了天下。

首輔史可法目瞪口呆,掩面流淚。

如此,即便太子是嫡長子,即便有眾多官員的支援,即便有大明朝有不廢太子的祖制,但面對大逆之罪,誰也無法為他出聲求情。

史可法自感失職,請求致仕。

隆武帝不準。

但史可法心志堅定,連續上疏。

最終,隆武帝只能同意,令左懋第暫代首輔。

史可法拒絕了隆武帝的送行宴和一切賞賜,交接完公務之後,就兩匹青騾車,攜帶家人,返回開封老家了。

因太子謀逆案的牽連,眾多保守派被貶斥出京,有的更直接被削職為民,加上首輔史可法的致仕,朝堂一夜鉅變。

……

一月後,史可法在自責中病故。

……

乾清宮。

隆武帝長長嘆息,追諡“文貞”,配享太廟。

……

很快,太子之亂的責罰就做了出來,太子朱和埕貶為庶民,流放海外,終身不得回朝。

王輔臣,周顯,姚啟聖,馮幹,何勝,汪興等人皆斬。

照律法,大逆之罪是要株連家人的,但隆武帝特赦,免去他們家人的死罪,改流放邊疆。

這其中,周顯和鞏承恩都是皇親,他們兩人一個是隆武帝的妹夫,一個是隆武帝的表弟,因此其家人特許留在京中,但兩人的爵位,卻都是到此為止,無法傳續了。

行刑日,鞏承恩大哭對不起陛下和太子。

姚啟聖和王輔臣都默然。

……

隆武三十三年。

五月。

京師長亭外。

清早。

一隊兵馬忽然封鎖了這裡。

不久,太子一行將近百人,來到了這裡。

流放海外,太子府人員,從太子妃到太子年幼的兩女一子,連同府中的僕人,都一同跟隨太子,要去往海外英吉利國,順天府派兵護送,然後在天津坐船,轉廣東福建,最後再出海。

車馬停下,已經是一身庶民打扮的朱和埕走下馬車,第一反應,就是回望京師的方向。

他知道,這一去,他永遠不可能再回來,眼前的一切,也是永遠不可能再見了。

看一眼,就少一眼了。

官員將朱和埕連同他的“太子妃”和兩女一子都領到了一座臨時搭起的大帳篷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