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今年剛二十八歲,但已經有六個兒子了,繼續下去,十個,二十個怕也是可能的,朕在想,如果朕的每一個兒子都被封為親王,等於一下子就多出了二十個親王。二十個親王,二十塊封地,我大明還有這麼多的地方可以分封就藩嗎?”

朱慈烺的目光看向群臣。

群臣微微騷動。

陛下什麼意思?難道是不想分封自己的兒子嗎?

“二十個親王,加上孫子的郡王,怕是七八十人,如果再加上鎮國將軍,輔國將軍,怕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那一來,朝廷又要支出很多。”

“朕改革宗室,就是為了減輕朝廷的負擔,朕不能一邊大刀闊斧的改革,一邊又任由回到過去。所謂革了別人,肥了自己,史書不寫,朕心中也是要慚愧的。”

“再加上鎮國將軍的教訓,如果德不配位,沒有能力,將他冊封為親王,不但沒有益,反而有可能是害了他。”

聽到此,殿中轟的一聲,所有朝臣都是震驚,原來陛下真的是要改革自己,真的是要改掉皇子皆為親王的祖制!

不理會眾臣的震驚,朱慈烺繼續道:“經過深思熟慮,朕決定,以才能和德行,決定皇子們的親王位。”

“不能因為他是朕的兒子,還沒有彰顯才能和功績,朕就封他為親王。”

“能不能成親王,還要看他們自己的努力。”

“有功於社稷,自然封親王,無功,就讓他們做一個富家翁吧。”

……

隆武帝的話,在殿中久久迴盪,群臣都被震驚住,除了內閣軍機幾人,其他人都是張口結舌,一時都說不出話來。

改革從來都是改別人,想不到隆武陛下將刀子揮到自己兒子頭上了!

就群臣的潛意識來說,陛下身體康健,弓馬嫻熟,今年剛是二十八,以後有二十個皇子,是極有可能的事情,二十個皇子,二十個親王,對朝廷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如果陛下能改掉祖制,少封幾個親王,對大明朝廷,對天下百姓,的確是能減輕一些負擔。

但很快的,群臣就意識到,如果不封親王,皇子只是普通宗室的身份,那是不是就不用出京了呢?那樣一來,京師宗室豈不是要成倍增加,皇子們都聚集在京師,宮廷政變,社稷不穩的風險,豈不是也要增加?

“陛下,如果不封為親王,皇子豈不是要長留京師?”禮部侍郎站出問。

朱慈烺點頭:“沒有封親王,只是普通的宗室,自然是要留在京師的。”

“陛下,此乃取亂之源,萬萬不可啊!”

不等禮部侍郎反對,周邊早有其他朝臣站出。齊聲反對。

雖然不是親王,但畢竟是皇家血脈,是皇子,一旦有變,被野心家利用,說不得就會掀起大浪頭。

另外,陛下所說的才能和德行,其實一直都是為太祖成祖皇帝所忌諱的,在他們以及朝臣百官看來,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越廢物越好,因為他們的廢物,無法爭權奪利,大明朝廷才會江山穩固,也就不會發生第二次靖難之役和寧王之亂,可現在陛下要依照才能和德行給皇子們冊封親王位,但才能和德行在宮裡是看不出來多少的,非的放到實際的位置上歷練才可以,難道陛下心裡的想法,是想要讓皇子們參政嗎?

啊,這可是不行。

朝堂上一片反對之聲,內閣軍機重臣也都是皺眉。

朱慈烺沒有強爭,起身下令退朝。

新鮮事物剛出來,總是有些駭人聽聞,但時間長了,討論的多了,增加配套措施,終究是可以施行。

朱慈烺相信,自己有這種威嚴和威信。也有這種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