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嗖嗖嗖~~”

又一路堵截的明軍騎兵出現,弩箭密如急雨,車臣汗身邊的騎士紛紛墜馬。

“汗王,救我~!”

一人墜落馬下,摔傷了腿,倒在地上,大聲的呼叫。

車臣汗聽到喊聲,稍微停頓了一下,目光循著聲音望去。

卻是建虜內院大學士剛林,他隨著車臣汗一路逃亡,本來已經是疲憊驚恐,支援不住,這一次坐騎中箭,將他摔在地上,他根本就是爬不起來,只是伸出雙手,向車臣汗呼救。

就在車臣汗停頓轉頭的那一剎那,剛林眼中湧起希望,他無比期望車臣汗能拉他一把,救他一命。

但很快的,他就失望了。

因為車臣汗只是冷冷回頭望了他一眼,然後就快馬加鞭,頭也不回的離去了。

剛林趴在地上,臉上和心情一樣的冰冷,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可逃了,想要自殺,但又沒有勇氣……這一刻,他心膽俱喪,當追擊的明軍騎兵趕到,高呼跪地免死,頑抗必誅時,他便乖乖的跪地投降了。

……

這一場的大戰,從凌晨一直持續到中午,三萬喀爾喀車臣騎兵和隨軍僕從,在被明軍四路包圍,走投無路,車臣汗不知去向,無人指揮的情況下,有一半的人選擇下馬投降,另一半人死傷,只有極少數的人跟著車臣汗逃出了重圍。明軍各部勇武,殺敵無數,繳獲的戰馬輜重更是無以計數。

雖然車臣汗僥倖逃走,但整個喀爾喀車臣蒙古部落,卻幾乎是不復存在了,

對大明來說,這依然是極其少有的,酣暢淋漓的大勝利。

“萬歲,萬歲,萬歲!”

當戰鬥結束,大寧五十里之內,再沒有一個馬上的車臣騎兵之後,隆武帝金盔金甲,騎在高頭大馬之上,巡視全軍,內閣四輔倪元璐,軍機大臣劉永祚,大寧巡撫楊蕙方緊隨左右,參戰的各部明軍都是情緒激動,齊聲歡呼。

其聲,震動天地,久久不絕。

這一次的大勝,與其說是軍機處的策劃功勞,倒不如說是隆武帝靈敏的戰場嗅覺和堅決執行更為關鍵,在多爾袞分兵義州之時,隆武陛下就已經預料到了大寧會遭到攻擊,於是提前調動,並不顧內閣的反對,御駕親征,擔任了這次做戰的前線總指揮。

眼見擋不住,內閣只能退而求此次,要求內閣四輔,兼著戶部尚書,主管錢糧,于軍事也有一些見地的倪元璐隨軍一齊出徵。

隆武帝答應了。

至於普通朝臣,根本不知道陛下出徵的訊息,直到隆武帝到達喜峰口,大戰即將開啟,內閣才將訊息告知群臣。

群臣又是譁然,臣子有先斬後奏之事,想不到現在天子也學會這一招了,以後可怎麼得了?

……

正是在隆武陛下的指揮和嚴令下,各部才能銜枚疾進,緊密配合,一夜之間,行軍一百里,用一種車臣汗和車臣騎兵不可想象的速度,如神兵天降一般的出現在大寧。

“谷正春!”

一場大勝,將士振奮,隆武帝朱慈烺的臉上和眼中也都是無比的喜悅。

他不喜勝,而是喜大明各部將士,能夠嚴格遵照命令,完成了一項在過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這其中,功勞最大的並不是左右兩路步兵按時抵達戰場,也不是後路截擊的李定國的大寧騎兵和張家口塞外三部,神兵天降,而是谷正春率領的一個夜不收的千人隊。

正是在他們的潛伏疾行,觀察細密,默契配合之下,車臣蒙古佈置在長城周邊的探騎,才會一一被清除,車臣汗也才會變的又聾又瞎,危險臨近而不自知,直到大明軍隊進入他十里之內,他才猛然驚覺,但包圍已成,戰局已經不是他可以改變的了。

夜不收,功莫大焉。

這其中,除了作戰素質和高昂士氣之外,大明夜不收的偵查小隊配備的千里鏡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有了千里鏡,每一個夜不收小隊都可以在三里之外就發現車臣蒙古的探騎兵,而車臣蒙古兵卻不能知道,雙方不在同一個起點,雖然蒙古偵騎兵特別能受苦,能力也強悍,但卻已經不能先知先覺的發現敵人,被大明夜不收逐一清除,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