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收復河套(第3/3頁)
章節報錯
“夫人一路順風。”
“夫人一路順風。”
兩個武官也行禮,原來,他們一個是新任的東勝衛指揮使李巖,另一個是參將劉體純。
後面的小將是李來亨,望著高夫人離開的馬車,他已經是哭出來了。
高夫人挑著車簾,不多說,只是微笑頷首,隨即,車輪轔轔,馬車載著高夫人離開。
在高夫人的車後,一個腰懸長刀,穿著武人常服的中年漢子正騎馬而行。
卻是劉芳亮。
白城子之戰後,朝廷論功行賞,劉芳亮也得了一個副總兵,不過他卻已經疲憊,不想再帶兵,只想回到老家,採菊東南,因此婉拒了朝廷的任命,和高夫人一起,離開榆林,返回米脂的老家。
除了高夫人和劉芳亮,當日在白城子血戰,最後退到內城的五百闖營將士,其中有一半不願意再從軍,想返回家鄉,於是在榆林修養了一陣之後,他們就都跟隨高夫人和劉芳亮返回原籍。今日就是他們辭行的日子。
“走了,什麼時候回米脂,去找額老劉喝酒!”
劉芳亮笑著在馬上一抱拳,跟著高夫人的馬車,緩緩去了。
等他們一行人走遠了,身影消失在官道上,李過李巖劉體純李來亨卻依然還站在官道邊眺望……
其中,李過最是難過,因為他才是眾人之中,最想解甲歸田的那一個人,但高夫人卻不許。
“闖營不能沒有依靠,即便他們只剩下兩百人,你也要為他們負責。”
“嬸孃……”李過傷感。
“不要哭,嬸孃相信你一定能為闖王正名,我米脂李氏,並非天生就是反賊。”
……
京師。
紫禁城。
隨著河套之戰的結束,隆武帝朱慈烺開始將目光轉到已經在京師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大風暴。
那就是六年一次的京察。
照過往的慣例,京察一般都是正月十六開始,三月份結束,但今年卻是意外,因為這是隆武帝繼位之後的第一次京察,隆武帝十分重視,連續發下聖旨,要求從嚴查核,黜貪存良,以正官風。
同時的,在京察之外,經過朝堂上無數次的爭論,除京師和南京的都察院之外,於各省設定都察院分院的事情,也終於是在年前定了下來,而地方都察院一把手,也就是各省僉都御史,需要透過這一次的京察遴選出來。
僉都御史,正四品,位次於正三品的左、右副都御史。都察院級別與六部相同,設左右都御史二人,左右副都御史二人,再然後就是四個僉都御史了,此八人為都察院的領導階層。現在改僉都御史為各省都察院的一把手,也算合適。
和中央都察院一樣,各省都察院的職責也是兩個字:監督。
除了監督當地官員之外,地方都察院還要負責稽核各省的預算、監督科舉考試及刑獄重案,並風聞奏事,體察地方民情,雖然是都察院地方分院,但所有的御史依然保有直疏朝廷的權力,依然可以上糾天子、下察百官,只不過是換了一個辦公的地點而已。
“為了整飭財政,增加歲入,現在各省依照中央,也開始推行歲入預算、歲出決算的制度,如果都推給都察院,推給朝廷來稽核,朝廷是忙不過來的,因此,在各省設定都察院分院,就地進行監督、稽核,減輕公文往來的負擔,是極其必要的,不然各省的預算制度,怕就推行不下去了。”
“從追逮賦、清田畝和左懋第南下查鹽來看,各地依然有朕不知道的重重黑霧,地方豪紳和貪官汙吏,沆瀣一氣,上騙下欺,屢屢欺瞞朝廷,朕恨不得親到地方一線去,探知事情的真相!”
“然朕是天子,不能輕易出京。”
“巡撫本是代朕出京巡查的,然歷年以來,巡撫已經成一省之主官,要他們自己彈劾、檢討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此非是巡撫之過,乃是人性趨利避害的本能而已。”
“御史們都在京師,聽到的訊息,很多都是道聽途說,難盡真實,因此,御史出京,替朕巡查地方,已經是現實所需。”
“雖然出京,但依然是京官,一切待遇,皆同過往。”
“各省之事,都察院分院,有否決之權。”
“各省御史,三年一換,有功升,無功黜。”
皇帝說的好聽,但所有人知道,這可不是換地方的事情。更有聰明人想到,陛下該不會是嫌我們聒噪,所以想把我們都支出京師吧?
——————感謝:“我家千金剛滿歲”和“大熊2020”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