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

“稟制臺,土默特騎兵已經堵住了去路,沃爾都司人,無路可逃了!”

探騎驚喜報告。

孫傳庭抬起頭,一直緊繃的臉色,終於是鬆弛了下來,隨即說道:“傳令,全軍出擊,將沃爾都司蒙古,全部殲滅!”

……

“咚咚咚咚~~”

總攻的戰鼓擂響。

戰場之上,高傑揮舞鐵棍,將一個衝到身前的蒙古騎兵砸落馬上,回頭望著漸漸衝到的土默特騎兵,啐了一口,罵道:“狗日的土默特,來的比驢還慢,害老子差點去見閻王!”

……

京師。

“河套大捷!河套大捷~~~”

三邊總督孫傳庭在白城子全殲沃爾都司蒙古的兩萬主力大軍,生擒沙克沙僧格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師。

隆武帝朱慈烺大喜,立刻下旨嘉獎。

群臣雖然也祝賀,但在祝賀之外,卻也有人憂心忡忡:陛下在遼東之外,又起河套戰事,順利收復河套之後,下一步必然是步步擴張,如此一來,軍費必然年年增長,百姓的負擔也會越來越沉重……

唉,陛下好戰,非天下之福啊。

……

第二日,《三文日報》發出頭版評論。

故土新歸,三邊邊患,一朝解除,此乃百年未見的大盛事啊,身為大明子民,當呼一聲,明軍威武!

……

河套。

在全殲了沃爾都司的全部主力並生擒沙克沙僧格之後,明軍和土默特騎兵馬不停蹄,在孫傳庭的指揮下,兵分數路,直搗沃爾都司的老巢包克圖(包頭),在一舉端掉沃爾都司老巢的同時,將也整個河套草原,拉網一般的清掃了一邊,除了少量的沃爾都司蒙古人聽到訊息,倉皇遠遁之外,大部分的沃爾都司蒙古都被殲滅,或者是被土穆特人收入懷中。

八月,隆武帝頒下聖旨,除了重賞有功人員,加封孫傳庭為太子少保之外,也下旨在將河套正式收入大明疆域,恢復漢代的雲中、朔方、九原、西河四州,以及大明初期設立的東勝衛,因為朝廷糧餉困難,暫時無法全部重築這五城,因此決定,兩年之內恢復九原城,也就是包頭,並裁撤延綏巡撫,改延綏巡撫趙光抃為九原巡撫,原陝西總兵高傑改任九原總兵官,任命李巖為東勝衛指揮使,在東勝衛一代負責屯田養民,李過則為東勝衛總兵。

至於雲中、朔方、西河等城的修築,則按部就班、看朝廷的財力情況,徐徐推進。

以上所有,仍受三邊總督的節制。三邊總督依然是西北的最高軍事長官。

為了鼓勵移民,隆武帝特旨,但是願意到河套開墾的民眾,所開土地全部歸於個人,並且五年免賦,十年減半,開墾超過一千畝者,國家還會有獎勵。

而在移民實邊之外,隆武帝也下旨在河套實行馬政,鼓勵養馬。

“河套經營,從築城,移民,開墾農田,到修建道路,朝廷一年要規劃一百萬銀子的花銷,如此六到七年,河套可成,一年一百萬兩,一共就是六七百萬兩,聽起來是一個大數字,但我大明的國土因此躍進了一個山西省,從今以後,不但有了養馬之地,再也不用擔心沒有戰馬可用,更重要的,大明三邊的精兵良將,以及秦軍精銳,就不必全部都縮在陝西了,朝廷多了四萬活用之兵,天下百姓也多了一處肥沃的開拓之地!”

“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後,河套能為我大明帶來的收益,又何止一千萬兩?怕是一萬萬兩都不止啊!”

朱慈烺知道,對於自己強硬收復河套,並且在河套修建城池,設定官吏的做法,群臣

並非全部贊同,很多人都是有腹誹的,為了向他們說服收復河套的好處,他不得不苦口婆心,一次又一次在朝堂談論河套對大明的極大利益,以及戰略戰術的必須。

“孫白谷之功,大矣!大明將士之功,大矣!”

……

延綏鎮。

榆林。

四人站在官道邊,正目送幾輛馬車和一行人的離開,清晨的陽光照著他們的臉,他們的臉色都是嚴肅,眼神都帶著哀傷。

“嬸孃,一路平安。”

為首的那人穿著一件嶄新的武官常服,向馬車深深行禮,原來他正是新任的東勝衛總兵李過。

他身邊的三人,有兩人穿著武官常服,只有站在身後的少年人披著甲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