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宗室困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
為什麼要在開封召見登萊文武?朱慈烺所為的還是遼東。雖然去年年中,大明在時隔十年之後,第一次對建虜遼東沿海,展開了大規模的騷擾和攻擊,並取得了一定的戰績和成果,但因為遼東海岸線太過漫長,建虜又已經將沿海島嶼和海邊居住的居民,全部遷移,致使沿海之地除了除了幾處關隘港口之外,其他地方全部是百里無人煙,無人無城,明軍要想取得更大的戰果,非的大舉深入不可,而這在某種意義上,遏制了騷擾之策的威力,因此,軍機處研議是否可以在恰當的時間,奪取旅順金州等建虜不得不救之地,從而將騷擾戰變成實實在在的反攻戰。
但朱慈烺否決了,他認為,時間和時機都不成熟,大明現在還沒有對遼東展開大規模反攻的能力,不說兵馬,只說糧草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
因此,今年對遼東海岸的攻擊,還是以騷擾牽制為主。
下午,朱慈烺在周王府先後召見王永吉、鄭森,黃蜚,佟定方,聽王永吉說山東軍政,聽後三人當面陳訴去年騷擾遼東海岸的經過和心得。
歷史上,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時,王永吉正為薊遼總督,在吳三桂整兒決策過程中,王永吉起了相當關鍵的作用,若不是他的默許,吳三桂也無法順利的實施整個計劃,“借虜剿寇”也就不能成行。
等山海關大戰結束,清兵入關之後,王永吉一路南奔,弘光元年為鳳陽總督,後來清兵南下,他屈膝投降,先為滿清的大理寺卿,後又為工部侍郎,是一個實實在在地貳臣。
論實際才幹,王永吉並無出眾之處,不過勝在聽話,曲阜儒生哭廟,如果是換成史可法一類的人物,是絕對不會鎮壓的,鬧到最後,必然會風起雲湧,攪亂局勢,壞了新朝的大計,因此,朱慈烺雖然內心裡對王永吉這類的人物並不喜歡,但為了推行新政,他對王永吉卻不得不重用。
召見王永吉,行禮如儀,在詳細問過山東軍政和各項準備之後,溫言勉勵一番,王永吉退下。
……
三個武將中,黃蜚乃是原旅順總兵黃龍之子,渡海攻擊,收復旅順,為父報仇的心志最為急切,去年騷擾之戰中,他帶兵突入最深,也最為勇猛,他再次請求收復旅順,朱慈烺感其忠義,溫言勉勵,並向他保證,但是時機成熟,朝廷一定會收復旅順,繼而是整個遼東。
相比之下,在朱慈烺身邊磨練許久,又參與京營參謀司的佟定方就冷靜許多了,就去年騷擾得失,遼東海岸各處的地形深淺,下一次如何進兵更為省力和有效,都分析的清清楚楚。
而一年曆練,感覺他更加成熟穩重了。
朱慈烺暗暗點頭,佟定方,將門虎子,前途不可限量。
最後的水師提督鄭森和朱慈烺交談時間最長。
上一次京師一別,但現在已經三年了,這三年裡,登萊水師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經成了大明水師的重要力量,這其中除了朱慈烺的鼎力支援之外,鄭森的個人能力以及他鄭氏家族的源源不斷的挹注,也是另一個重要支撐。
此外,在開海之事上,鄭芝龍雖然極度不樂意,一肚子的牢騷,但在大的方向和小的執行上,並沒有給朝廷出太多的難題,這一點,鄭森對父親鄭芝龍的大義勸說也是功不可沒。
因此,朱慈烺心中是很欣慰的,對鄭森也越發器重……
“陛下,登萊到遼東旅順的海路,已經全部恢復,中途的幾個島嶼,我登萊水師也已經派人派船守衛,建虜無有水師,助紂為孽的朝鮮水師不足為慮,除非是冬季冰封,否則建虜一人一船也休想出海。”
“除去船艦,我登萊水師更有重甲勇士千人,即便是陸戰,我登萊水師也是不懼的。”
鄭森英氣勃勃,十分的銳利,他的雄心並不止在水師,對於陸軍,他也有相當的想法。
朱慈烺笑:“有卿在水軍,朕無憂也。至於陸戰,卿耐心等待,用不了多久,朕就會令卿大顯身手。”
鄭森振奮抱拳。
……
晚間,朱慈烺在周王府召開軍級會議,除了兩位軍機大臣陳奇瑜和高鬥樞以及隨行的諸位參軍參政之外,山東總督王永吉,河南巡撫高名衡,水師鄭森,總兵黃蜚,以及遊擊佟定方也都參加。
議間,王永吉說再過半個月,渡海所需的彈藥補給都能準備完畢,到時就可以渡海攻擊了。
接著,眾臣各抒己見,對遼東戰事提出建議,朱慈烺仔細傾聽,軍機處文書也詳細記錄,將每一個人的發言都書寫在冊,以備後查。
“今日是五月末,軍需完畢之後,即遵照前策,即渡海攻擊。另外,聽聞建虜正在金州一代打造水師,明顯是要與我大明水師爭鋒,卿等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將其水師先行拔除!”最後,朱慈烺道。
“遵旨!”
群臣起身,躬身接旨。
……
第二日清晨,山東文武就離開離開開封,急急返回登萊,準備渡海攻擊事宜。而隆武帝原本打算在開封在停留一日,次日就起駕的,不想在當天下午,開封城中卻是發生了一件大事。
有一人擂響了開封府衙前的大鼓,高喊冤枉,自稱是崇王子孫,現在的爵位是奉國中尉,原本是國家供養,但朝廷拖欠他的宗祿長達半年,家中已經斷糧數日,現在都已經快要餓死了,聽聞陛下御駕開封,於是他向人借了路費,親自跑到開封來鳴冤。
朱家子孫親自鳴冤,又恰逢陛下正在開封,此事非同小可,開封上下不敢怠慢,急急將其人召入後堂,詳細詢問。
其人拿出身份文牒,證明朱家身份,更在堂中大哭,說自己的悲慘生活,身為朱家人,不能務農,不能經商,不可以參加科舉,除了朝廷的宗祿,他沒有其他的收入,但偏偏朝廷常常拖欠,一年兩年,甚至三五年都不發一次,他們這些宗室後代過的極慘,很多人食不果腹,甚至餓死在家中的事情也是發生過,求陛下開恩,給他們這些宗室補發應給的宗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