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巴這是在要挾啊!

此次出征之前,大清已經給了土默特人運去了一批糧草和布匹,連帶著還有一些甲冑和弓箭,還答應戰後給予眾多的好處,加加總總到一起,土默特一旗得到的利益,已經是超過了其他蒙古各旗的總和,原以為條件如此優厚,多爾袞更對善巴的王爵和土默特人的牧場,進行了承諾,善巴應該心滿意足,死心塌地的對大清效忠了,想不到臨到戰前,善巴忽然又獅子大開口,這不但是要挾大清,而且是打了多爾袞的臉!

多爾袞怒火中燒,鬍鬚都氣的顫抖,但此次時刻,他卻不能發動,只能咬著牙,冷靜說道:“告訴英俄爾岱,善巴的條件,可以都答應他。所為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令善巴迅速進兵,和我軍在烏克尓河匯合!”

危急時刻,多爾袞立刻顯示出他堅決果斷、雷厲風行的一面,對於善巴提出的天價,他居然一口都沒有還。

“嗻!”

白甲信兵剛要走,多爾袞忽然又轉對剛林:“茂公,還是你親自去走一趟吧,不論結果如何,明日日落之前,你都要趕回來。”

“嗻!”

大學士剛林領命,上馬急急而去。

望著剛林離開的背影,在場的建虜大小將官以及蒙古親貴,一個個都是臉色凝重,對於善巴的臨陣要挾,他們都是憤怒和非常不滿的,同時的,對於此戰的前景,他們心頭多多少少的都蒙上了一些陰影從善巴提出的條件就可以知道,善巴此戰並不是為大清,而是為他西土默特人爭取利益來的,但是戰事有利,善巴肯定會命令土穆特人出擊,以奪取戰利品,如果不利,土默特人必然會第一個逃跑。

盟軍有如此心思,怕是很難期待他們在戰場上打硬仗、打死仗了。

收回目送剛林的目光,眾人的眼神又都看向高臺上的多爾袞。

冬日中午的陽光,耀眼但卻又冰冷的灑在多爾袞的身上,隨著草原上的凜凜寒風,頗有些高處不勝寒,北風撲來,棉甲難擋的感覺。

……

同一時間。

在河的對岸,隆武皇帝的御帳裡,隨行的軍機大臣和軍中重臣吵成了一片。

對於西土默特之事,隨行的三位軍機大臣和宣大總督張國維都有了解,也知道土默特人和大明達成了秘密協議,這一次從大同千里趕到張家口,並不是要與大明為敵,而是要相助大明,擊潰建虜蒙古聯軍。

而大明為此要付出的代價,他們四人也是心知肚明。

西土默特的首領善巴,今年將近五十歲,但膝下卻有一個年方十五,正是豆蔻年華,美麗之名已經在草原上廣為傳播的女兒,以蒙古人的傳統,女兒十五就應該嫁了,但善巴疼惜女兒,一直都沒有捨得嫁出。

年初,建虜輔政王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派人到西土默特提親,要迎娶這一位美麗的草原之女。

多鐸身為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大清的豫親王,身份地位何等尊貴?但善巴卻想也不想的拒絕了,除了因為多鐸已經有了正福晉和側福晉,女兒過去只能做小之外,另一個原因還是善巴捨不得女兒,他覺得,多鐸配不上自己的女兒。

不過女兒終是要嫁的,給女兒找一個好的歸宿,尋一個身份地位都配的上的如意郎君,是善巴一直以來的一件發愁事。

另外,善巴還有一件發愁事,那就是土默特蒙古一直以來都受到北面的喀爾喀蒙古的侵擾和攻擊,歷史上,直到康熙朝,滿清才降服喀爾喀蒙古,因此就這段時間來說,土默特歸於滿清,並不能阻止喀爾喀蒙古對他們的侵擾,相反,每年每次,土默特都需要拿出很大的精力和勇士,放在北方前線,以防止喀爾喀蒙古的攻擊,這也是一直一來,土默特蒙古雖然有一定實力,但卻無法向周邊擴充套件的原因,因為北面強敵正虎視眈眈,試圖向他磨刀呢。

也是因為如此,土默特蒙古雖然臣服於建虜,但卻並非完全歸心的原因,因為建虜沒有能幫他們解除喀爾喀蒙古的威脅。

這兩個情報,透過草原軍情司傳到了京師,送到了隆武陛下的面前。

隆武陛下似乎想到了什麼。

於是,就在雙方談判,土默特人獅子大開口,大明無法接受之時,負責談判的大同巡撫衛景璦遵從隆武帝的密旨,向土默特人提出了新的條件:大明皇帝願意迎娶土默特公主、善巴最小的女兒娜仁。

娜仁,在蒙古語裡的意思為太陽。

娜仁封貴妃,地位僅次皇后,大明出十萬棉布,五千絲綢,十萬瓷器,五萬石糧食和各種精美器物以為彩禮,同時,大明放開邊貿,准許土默特和大明通商,從此大明和土默特和睦相處,大同再不是刀兵之地,而作為條件和義務,雙方都有支援對方的責任,如果土默特遇上災禍,或者是被喀爾喀蒙古攻擊,大明會全力救助,反之,大明遇上戰事或者是邊境危急,土默特也必須出兵相助。

簡單一句話,大明皇族和土默特蒙古聯姻。然後各取所需。

衛景璦最初提出的時候,土默特的談判使者,善巴的弟弟克蘇隆幾乎以為自己是聽錯了。

克蘇隆是土默特蒙古貴族中的開明派,也是知明派,他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熟讀漢族經典,對大明和漢族歷史頗為了解,他知道,有明一代,大明皇族從不和親,也不和外族通婚,兩百七十年,每一個皇后皇妃,都是大明子民,從江南江北各地挑選而出,現在大明皇帝願意迎娶娜仁公主,且封為貴妃,這簡直是開天闢地,從來有沒有過的事情!

一直以來,漢人和蒙古人纏鬥百年,交鋒不斷,蒙古人雖然在刀馬上佔優,那就心理來說,卻一直都有一種自卑,或者說是對大明文化的嚮往,當年明英宗被蒙古人生擒,但蒙古上上下下卻沒有人敢對明英宗不敬,這和北宋兩帝被金人俘虜,受盡屈辱完全不同,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明英宗自身的魅力和威儀,蒙古人佔據中原百年,對漢文化有所向往,但偏偏自己又做不到的自卑也有相當的關係。

當日,蒙古人還有相當實力時,就曾經向大明皇族提出通婚,但被大明拒絕,但現在,這一個原本不可能開啟的鐵門,在這一刻,竟然是緩緩開放了……

而作為開明派和知明派,克蘇隆又如何能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