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土默特人的抉擇(第1/3頁)
章節報錯
和兩百多年前不同,蒙古貴族早就失去了進取中原的雄心,他們想要的不過就是中原的錢帛和自己可以永續統治蒙古下層的權利,中原王朝弱,他們強奪,中原王朝強,他們就糾纏騷擾,如果中原王朝能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他們也樂於和中原王朝緩和局面,放下刀兵,隆慶互市就是在這種局面下出現的。
某種意義上講,隆慶互市之後,大明和蒙古的衝突基本停歇,長城沿線出現少有的安寧,這也是其後十幾年裡,張居正能專心實行內政改革,大明國力為之一振的原因,
但是當等到建虜興起,遼東大戰頻發,大明焦頭爛額之後,草原上的蒙古人受到擠壓,黃太吉更軟硬兼施,不停的征討、拉攏蒙古人,隨著幾次戰敗,蒙古對建虜人的態度也從最初的不屑,慢慢地變成了敬畏,直至最後完全臣服,
相反,大明朝廷缺乏對蒙古草原的經營和長期有效的策略,百年間在蒙古草原毫無所獲,崇禎三年更是犯了戰略錯誤,眼睜睜的看著建虜黃太吉擊潰林丹汗,卻沒有在適當的時候向林丹汗伸出援手,等到林丹汗身死,建虜統一內蒙古草原,大事不妙之後,大明這才驚醒過來,但此時已經是晚了。
如果沒有朱慈烺的穿越和連續的幾場大勝,形勢就一定會如歷史進展的那樣,蒙古人為建虜人充當馬前卒,跟隨建虜入關,為建虜最佳的臂助。
但現在,當大明太子崛起,繼而成為大明皇帝,聲威在蒙古草原日漸傳播,建虜卻顯出頹敗之時,蒙古草原的人心自然而然的就又發生了變化。對這一點,建虜並非沒有預料,這兩年間,他們加大了對草原的援助和經營,原本,善巴並不是札薩克親王,只是土默特都統,但為了拉攏他,穩定土默特,去年,“小皇帝”福臨親自下旨,賜給了他一個札薩克王爵。
只不過再大的王爵,也頂不過時事的摧磨,面對土默特缺醫少藥,部眾過冬困難,餓死病死極多的情況,善巴和大明秘密談判,終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既然是談判,當然是要獅子大開口,這本就是蒙古人的傳統。
眼見談判破裂,克蘇隆頗有懊悔之際,想不到大明卻提出了新的條件。而且是一件土默特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大明皇帝,竟然如此看重我土默特!
克蘇隆激動的不是這個資訊,而是這個資訊背後所透露出來的巨大意義,以及土默特人可能會因此而獲得的巨大好處。
當然了,土默特人也是需要付出的,那就是建虜即將騷擾張家口,大明皇帝要求土默特人大舉出兵,和大明一起擊敗建虜人,以證明土默特人和大明同心協力的心意。
……
克蘇隆匆匆返回草原,向善巴稟報,併力勸善巴接受。
隆武帝雖然年輕,且繼位不久,但其威名卻已經在草原上廣為傳播,這樣的皇帝,願意迎娶娜仁公主,這對我土默特人何等的榮耀?
更何況,天上地下,還能有比大明皇帝更尊敬,更能配的上娜仁公主的郎君嗎?
沒有。
一旦有子嗣,意味這土默特蒙古將有一個大明皇族的外甥……
如此,土默特人的利益,必將可以長久保證。
哥哥,建虜人已經頹敗,不可依靠,這是上天賜給我土默特的大好良機,萬萬不可錯過啊。
……
善巴被說動了,於是,就有了土默特三萬大軍的東馳。
不過善巴極其狡詐,雖然答應相助大明,但卻也沒有斷絕和建虜的關係,期間一直和建虜保持聯絡,隱隱地好像還想再觀望一番,等到了距離烏克尓河一百里之外,他土默特忽然駐足不前了。
張北巡察使梁以璋親到土默特營中,面見善巴,要求善巴履行承諾,但這時,善巴忽然又提出了條件,那就是大明皇帝迎娶我女為貴妃的事情,必須立刻明發天下,而不是等到戰後,同時在原有的一眾彩禮和條件之外,土默特向大明討要遂發鳥銃五千杆,所需彈藥二十萬發,甲冑三萬,但是大明同意,他土默特立刻揮軍向前,共擊建虜。
訊息傳回,隨行的大明群臣都是怒了。
土默特人這是臨陣要挾啊!
原本,迎娶一個蒙古女子為大明貴妃,軍機處三臣陳奇瑜,高鬥樞和劉永祚以及宣大總督張國維就有不同意見,陳奇瑜和劉永祚以為,納蒙古女子入宮不是不可以,但尊為貴妃,卻是不能的。原因很簡單,貴妃僅次於皇后,如果皇后無子,或者子嗣夭折,那麼,貴妃之子就有可能成為大明的皇帝,一個擁有異族血統的皇子,成為大明的皇帝,這怎麼可以呢?
但陛下心意已決,且已經有密旨發出,他們也無法再攔阻,原本想著戰事結束,內閣和朝臣必然有攔阻,土默特人的所圖未必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