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高手對峙(第2/2頁)
章節報錯
多爾袞下了木臺,一路沉思的返回大帳,隨即便在帳中召集兩白旗的大小將領和蒙古親貴,商議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剛才豪格可以用“身體不適”的理由,不去迎接多爾袞,但面對軍議,他卻不敢不來。
豪格進到帳中,忍著“屈辱”,向多爾袞跪拜請罪。
而多爾袞也毫不客氣,當著蒙古親貴和正藍旗的幾個將領的面,對豪格好一陣的訓斥。
豪格身為敗將,無話可說,只能忍氣聽著。
不過多爾袞還是給豪格留了一點面子,沒有當眾褫奪他的親王爵位,只令他戴罪立功。
豪格站起,臉色鐵青的在旁邊的大椅裡坐下,。
眾人屏氣凝息,無人敢大聲,只恐一個不慎,惹惱了豪格或者是帥位裡的多爾袞,繼而就會遭殃。
斥責完豪格,多爾袞又當眾獎賞了張存仁,說他知兵法、識大體,是難得的將才,對大清更是忠心耿耿。
得多爾袞獎賞,張存仁感激涕零。
張存仁退下,多爾袞開始正式和諸位蒙古親貴商議作戰計劃。
聽到隆武御駕親征,前鋒大隊距離烏克尓河已經不遠,帳中大小蒙古親貴都是微微色變。
從太子到皇帝,蒙古人在隆武的手下,吃盡了苦頭,聽到他親征,且有兵馬十萬,眾人忍不住有點忐忑。
當然了,也有不怕的。
科爾沁左右翼親王拜斯噶勒和巴達禮,他們兩人跳起來,叫嚷著現在就要殺過河去,殲滅三個叛部,給隆武一個下馬威。尤其是左翼親王拜斯噶勒,他今年剛二十五歲,年初剛剛承襲親王,正是血氣方剛,他主動請纓,並提出了一個作戰計劃他自己率兵五千,北上繞行,另請一人率兵八千,南下繞行,中路由輔政王親自坐鎮指揮,等到北上南下的兵馬出現在明軍左右,明軍驚慌之時,三路齊出,將明軍全部殲滅。
此一計劃,就立意來說,和豪格的構思差不多,但卻更穩妥,豪格太大意,太高估了正白旗精銳白甲兵的戰力,只兩千人就想要繞行突襲,又沒有南下的策應,因此得了一個大敗仗,而拜斯噶勒卻想到了各方便的困難,用更多的兵馬,三路齊出,實施起來,勝算也就更大。
拜斯噶勒的計劃一出,帳中都是叫好。
多爾袞卻是不置可否,只是若有所思,等到軍議結束,所有人都退下,帳中無人之時,一人從後帳轉了出來,到多爾袞面前,躬身行禮。
“先生免禮。”多爾袞看著此人,一臉尊敬的說道:“大略的軍情和隆武的動向,先生在後面都聽到了,不知可有什麼教我?”
那人抬起頭,夕陽黃昏的餘光從帳外灑進來,正照著他乾瘦的臉,頜下的鬍鬚在這一刻半黑半白,正應著他五十多歲的年紀。
卻是原大明薊遼總督,松錦戰敗,在松山被建虜擒獲,隨後便投降了建虜,被黃太吉任命為參政,但卻一直隱居不出,極少參與建虜朝政的洪承疇!
黃太吉在世時,對洪承疇雖然極為看重,時常就國事政事軍事向洪承疇諮詢意見,但卻始終對洪承疇抱持一定的戒心,正是雖尊不重,雖重不用,洪承疇每日在府中,無所事事,黃太吉嗚呼,福臨繼位,多爾袞成為輔政王之後,力排眾議,一改黃太吉對洪承疇的對待,不但事事詢問,對洪承疇恭敬有加,而且連連拔擢洪承疇的官位,到現在,洪承疇已經掛上了建虜兵部侍郎的頭銜,雖然並不直接管兵,但就瀋陽的漢臣來說,洪承疇的官位幾乎已經是到了極點。
此次出征,多爾袞秘密帶上了洪承疇,未免訊息洩漏,被明人提防,洪承疇一直都躲在多爾袞的後帳,剛才一番軍議,他都聽的清清楚楚,此時聽到多爾袞問起,他坐下來,拱手回道:“王爺,以臣以為,渡河上下游,三面出擊,雖然可以算是一個良策,但肅親王既然已經失敗,明人必然已經有所防備,而蒙古人擅長騎射,怯於兵擊,長於誘敵,短於列陣,行軍偵查極為吃苦耐勞,正面會戰卻常常一觸即潰,面對明人的堅營,怕是難以突破,一旦陷入僵局,而明人援兵趕到,那就大事不好了,所以不如按照原計劃,按兵不動,等西土默特的大軍來到後,再和明人決戰。”
多爾袞微微點頭:“本王也是這麼想的,那就如先生所說。”
正說道此,忽然聽見腳步聲急促,蘇克薩哈急匆匆地奔了進來:“主子,明人的援兵到了!”
多爾袞豁然站起,大步往外走,洪承疇罩上黑袍,緊隨其後。
剛剛走帳外,就聽見對如山的海嘯。
“嗨,嗨。嗨~~”
對面的張家口塞外三部和明軍聯軍發出一聲又一聲的呼喊。
隨即又是喊:“必勝!必勝!”
有漢語也有蒙古語。
烏克尓河的對面,一邊呼聲雷動。
夕陽西下的余光中,明軍大旗熠熠生輝,明軍隊伍如天神般的雄壯。
河對面的建虜和蒙古聯軍見了,都是心神一斂,臉色嚴肅。
“只是明軍的前鋒,看樣子最少有一萬人!”
蘇克薩哈說。
多爾袞不說話,只是臉色凝重。
洪承疇遠望對面,若有所思,飽經滄桑的眼神裡似有感概,又似乎有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