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後背頂刀(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並不是戰事中受傷,而是在後方聽說,前鋒水軍被流賊戰船衝擊,竟然沒有擋住,敗退而回時,氣的他一腳踹翻了回報的中軍官,因為太用力,不慎摔了一跤,不過這並不表示他有奮起而戰、反敗為勝的勇氣,相反,他立刻就率領水軍撤退了,由此造成了武昌的失守。
戰後,崇禎帝有責罰的聖旨送到南京,不過卻並沒有實際處罰劉孔昭,一來劉孔昭是勳貴,崇禎帝一直都把勳貴當成自己人,二來,在崇禎帝看來,水軍只是輔助的側翼,勝敗作用不大。
今夜太子忽然又提起,而且竟然知道他在船上摔倒的事情,他不由吃驚,難道身邊有太子的探子?同時的,他也立刻明白,太子將功贖罪是什麼意思了。於是他立刻哭道:“殿下明鑑,臣並非有意撤退,只是劉良佐他們……”
“我不想聽理由,我要的是勝利!”
朱慈烺冷冷打斷他的話:“明日清早,我就會起身,往武昌而去,你點齊南京水師,於我一同收復武昌。獻賊在武昌搜刮船隻,建了一支龐大的水軍,你的任務就是擊潰他們,前番在武昌敗逃的事,絕不能再發生,就算是隻剩下最後一艘船,你也必須給我戰到最後,如果能取勝,我就恕了你的前罪,不然,我兩罪並罰,誰也救不了你!”
劉孔昭一顫抖,擊潰流賊水軍,這並非可以輕易完成的任務啊。但此時此刻,卻也不容他退縮,他咬牙道:“臣明白了。臣現在就離開江左營,回江船之上,連夜準備出征。”
“可。”朱慈烺臉色沉沉地點頭:“去吧,望你不負你先祖的威名,也不要辜負了我對你的一番苦心。!”
“不破賊。罪臣絕不回來見你!”劉孔昭再拜了一下,爬起來,急急地走了。
望著劉孔昭背影,朱慈烺臉色凝重,一點都沒有激勵成功的喜悅。
就朱慈烺的本意來說,他並不想使用劉孔昭,不止是因為劉孔昭品行不端,和貪官奸商勾結,更因為劉孔昭無才能,無勇氣,只有野心和貪慾!
但劉孔昭擔任兩年的操江提督,已經將南京水師牢牢控制在了手裡,上下安插了不少心腹,如果拉下劉孔昭,換上其他人,新來的主帥沒有一定時間,是掌握不了軍隊的,而收復武昌,迫在眉睫,容不得半點耽擱。
更何況劉孔昭是崇禎帝任命,即便手握這些證據,上疏彈劾,來回就是一個月過去了,因此,想來想去,朱慈烺最後還是決定留用劉孔昭。
因此,才有了今晚的棒喝和將功贖罪。
和趙之龍的安於富貴不同,劉孔昭的野心可是從來都不掩飾的,他原本是庶出,原本是沒有資格繼承誠意伯的爵位的,只因為正經的繼承人,他年幼尚為成年的叔叔,忽然暴斃,奶奶也暴斃,誠意伯的爵位,這才落到他的頭上。坊間傳言,叔叔和奶奶,都是被他毒死的,朝廷曾經派人調查,但沒有結果,最後不了了之。
不過流言始終存在。
成為誠意伯之後,劉孔昭始終不安分,向崇禎帝上疏,提出各種國策建議,終獲得崇禎帝青睞,外放南京,成為了操江提督,而在甲申之變,擁立福王的過程中,劉孔昭上躥下跳,出力不少。弘光帝立,組建內閣之時,他竟然想要入閣擔任閣員,並大鬧朝堂,甚至還當庭拔刀,要砍殺吏部尚書張慎言,激化了黨爭,凡此種種,都是大明兩百七十年,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身為操江提督,擔負江防重擔,但清軍殺到江邊時,他毫無抵抗,倉惶逃回南京,雖然最後保留了一點氣節,沒有投降建虜,入海不知所終,但就破壞性而言,劉孔昭可是一點都不比趙之龍差……
但願劉孔昭的野心,能化成他的戰力。如果劉孔昭做不到,朱慈烺也不惜成為第一個處置勳貴的皇太子!
這一夜,朱慈烺宿在江左軍營,雖然夢中有金戈鐵馬,驚濤駭浪,但卻無礙他安安穩穩地睡了一夜……
……
江邊水軍大營。
劉孔昭回到營中,召集心腹將領,殺氣騰騰地說道:“都去準備,明日一早,隨太子出征,這一次不同以往,只能向前,不許後退,但有敢後退者,休怪本伯公無情!”
說著,拔出腰間長劍,狠狠斬在帥案的斜角上,
砰的一聲,帥案一角,直接落地。
帳中水軍將領都是驚駭,心知誠意伯真是急了,雖然不知道原因,但從劉孔昭兇狠的眼神卻也知道,誠意伯絕不是在說笑……
……
江左大營。
清晨。
朱慈烺早早醒來,洗漱吃飯,還未吃完,全身甲冑的劉孔昭就到了,說水師已經準備完畢,請太子上船檢閱,朱慈烺換了一個常服,批了大氅,在晨曦之中,離開大營,往江岸而去,虎大威的保定騎兵和武襄左衛在身前左右護衛,趙之龍連同江左營中的所有將官,在後跟隨送行。
到了江邊,只見帆檣如雲,百舟雲集,一百多艘大小戰船已經集結完畢,雖然比不上天津水師和登萊水師,但場面亦是相當壯觀。
朱慈烺更加確定,只要將官用命,全殲流賊水軍,封鎖長江,完全不應該成為問題。
宗俊泰例行上船檢查,一切無誤之後,朱慈烺登上劉孔昭的中軍旗艦,離開南京。
臨行前,他再次叮囑張家玉和張名振,兩人躬身聽令。
等到韓贊周史可法連同南京的文武勳貴急急趕到,載著太子的戰船,已經順江而上,往蕪湖、安慶、九江而去了。
一眾人都是跺腳,恨自己來晚了,但除了史可法等少數幾人,大多數人都是暗暗鬆口氣,太子終於是離開了,這尊佛也終於是送走了,不然太子再在南京多待兩天,不知道又會查出什麼齷齪的事情呢,一旦和他們有關,那他們都逃不過責罰。
這一次太子到南京,雖然斬了三個人頭,整肅了江左營得軍紀,但是對南京勳貴官員和鹽商勾結,收受鹽商賄賂的事情,卻一個字也沒有提,勳貴和官員的心中,卻並沒有僥倖過關的輕鬆感,因為他們都知道,太子不提,並不表示不知道,不懲處,而是因為現在軍情緊急,為了安定南直隸,不得不暫時放下罷了,等到緩過這一陣,就算太子不提,朝中的御史言官也不會放過他們。
但御史言官總好過太子,只要太子離開,不使用當場決斷的雷霆手段,那他們就都還有迴旋的餘地……
感謝“靈犀009”和“書友160614001446512”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