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湖廣兵敗(第1/2頁)
章節報錯
但想不到啊,崇禎帝竟然拋開廷推名單,忽然要用一個一直以來默默無聞、只是一個七品,只去年在南京被打,鬧的沸沸揚揚的張縉彥!
蔣德璟據理力爭,但崇禎帝心意已定,首輔周延儒等人又都是默默,儼然已經是默許了崇禎帝對張縉彥的拔擢
蔣德璟獨木難支,無法阻止,最後,張縉彥還是被朝廷任命為了兵部右侍郎。
因為是散朝之後的事情,所以整個過程朱慈烺並不知情,直到聖旨頒下,既成事實之後,他才得到訊息。
“張縉彥……”
這個名字,帶給朱慈烺的,不是什麼好心情,並非是因為張縉彥向崇禎帝密報了童謠之事,而是因為在歷史上,張縉彥乃是大明的末代兵部尚書,是崇禎十六十七年,朝政混亂,崇禎帝病急亂投醫,胡亂用人的一個標誌事件,今世的歷史已經和往時不同了,但崇禎帝卻還是拔擢了張縉彥。
這難道是宿命?
雖然不比尚書,但兵部侍郎,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
如果沒有童謠事件,朱慈烺是一定是上疏反對的,但因為有了童謠,他不得不收去鋒芒,更何況,崇禎帝的旨意已下,事實已成,這個時候再要反對,怕也是晚了。
唉。
這個事情,朱慈烺只能苦笑接受,同時心中也思索,吳甡去了山東,現在的兵部老尚書馮元飈又身體不好,隨時都可能去職,對兵部尚書後續的人選,需要早做打算其他各部朱慈烺可以不管,但兵部事關兵事,他不敢輕忽大意。想來想來,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還是覺得,等剿滅山東聞香教,調魯督吳甡回京,擔任兵部尚書最為合適,自己也最為放心……
眼下,國債發行還是當務之急。
張縉彥的忽然擢升,如果是一朵激烈的浪花,忽然翻起,但又很快落下,雖然蔣德璟等人反對,但聖旨以下,木已成舟,大家只能嘆息聽令。
“張縉彥,何德何能……”
從上到下,對張縉彥都是深深懷疑,但張縉彥卻不畏眾人目光,每日進宮,和崇禎帝密議,從遼東局勢到陝西匪患,說的頭頭是道,為崇禎帝獻言獻策,深得崇禎帝的歡喜和器重。
不過張縉彥升任不過三天,國債發行,吐火如荼,難民賑濟,也開始逐步展開之時,一個噩耗,卻忽然傳來。
領兵部尚書,右都御史,總督湖廣軍務的侯恂,兵敗了!
建虜入塞,突破長城,直達運河,朝廷急調陝西孫傳庭和鳳陽馬士英的人馬北上勤王。原本和侯恂相互配合,左右夾擊,對張獻忠形成鉗制,將其困在瀘州和桐城一代的馬士英,不得不率黃得功和劉良佐的兵馬北上,馬士英一走,朝廷兵力出現空虛,雖然有方國安的浙江兵和孔有貞的四川兵勉強補上,侯恂也調兵遣將,從左良玉麾下調出一部,彌補可能的缺口,但嗅覺敏銳的張獻忠,已經察覺到了官軍的調遣。
於是他迅速突破,往安慶府而去,看樣子,似乎是想要走安慶,和革左五營匯合,繼而過長江,侵擾南京。
南京乃是大明陪都,絕不可有失。
侯恂急令左良玉追趕,同時也計劃在安慶府懷寧一帶,聚殲張獻忠。
不想追到半途,後方忽然急報,說,官軍屯糧重地無為州被流賊攻克!
侯恂大吃一驚,為保軍糧,他可是在無為州派駐了重兵的,怎麼可能被流賊輕易攻克?
探馬說,流賊假扮官軍,騙開城門,官軍措不及防,城中軍糧,皆被燒燬。
侯恂捶胸頓足,但卻也無可奈何。
兵法雲,軍無糧則敗,軍糧被燒,事情重大,聽到訊息的左良玉,急忙到侯恂帳中請令,認為應該暫緩進兵,先圖糧草,侯恂卻搖頭,侯恂認為,無為州的軍糧雖然被燒,但長江沿線的大城,都還是朝廷所有,張獻忠不可能攻破,大軍按照原計劃繼續追擊,從安慶府、池州府等地取糧即可。
左良玉對侯恂一向言聽計從,但今日卻有不同意見,他說,連年戰亂,安慶府和池州府的府庫早已經空了,根本拿不出支援大軍的糧草。
將帥意見不合,不過最後左良玉還是聽從了侯恂的命令,繼續追擊。
兩日後,大軍在浮山一帶和張獻忠的大軍相遇,官軍想要速戰,但張獻忠卻憑藉山頭死守,侯恂雖然拼力調糧,但十萬大軍,每日所耗眾多,臨近州府實在是接濟不上,沒辦法,侯恂只能分兵,一部分兵馬繼續和張獻忠對峙,一部分兵馬撤退,就在撤退之中,張獻忠忽然發動攻擊,各處流賊不顧死傷的猛衝,同時一小股流賊忽然出現在官軍背後,官軍大亂,自相踐踏。
眼見局勢無法挽回,左良玉保了侯恂急急退走。
浮山一戰,官軍浮屍遍野,傷亡慘重,左良玉麾下的十萬兵馬,最後成功撤退的,不過五萬人。
其慘烈程度,雖然比歷史上的開封之戰要好一點,但就左良玉的軍旅生涯來說,卻也算是敗的最狼狽的一次了,在這之前,左良玉對張獻忠屢戰屢勝,這一戰卻是被張獻忠殺的潰不成軍,丟盔棄甲,左部對張獻忠心理優勢,一下就蕩然無存。
左部大敗,退回襄陽修整,而原本北上勤王的馬士英部,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得知建虜已經退去,不需要他們勤王之後,重新率兵返回,不過此時左良玉已經敗了,馬士英孤軍無力抗衡張獻忠,加上糧草短缺,因此只能緊守鳳陽府和廬州,等待朝廷救援。
浮山一戰,張獻忠殺傷無數官軍,又繳獲無數,實力大漲,戰後,張獻忠如同是脫韁的野蠻,搶掠周圍的州縣,湖廣之地,一時再難有攔阻他的兵馬,安慶巡撫方孔炤聞左良玉兵敗,急忙調集兵馬,緊守安慶和懷寧,而張獻忠也果然帶兵殺向了安慶,圍住安慶,四面攻打,方孔炤急急向朝廷求救。
一時,湖廣震動,江南震動。
訊息傳來,京師自然也是震動。
“侯恂無能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