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施凱文”兄的百元打賞,謝謝~~

——————

周延儒拱手,肅然說道:“通州之危,在於兩路被圍,水路被斷,只要打通水路,通州之危自解,”周延儒緩緩說道:“內閣和兵部已經嚴令天津巡撫路振飛整備水軍,不惜一切,打通水路,路振飛有兵一萬,天津又屯了大量的船隻,就算解不了通州之圍,救太子出城,還是可以的。”

如果是剛剛繼位之時,首輔這樣說話,崇禎帝是一定會相信的,但十六年的皇帝讓他知道,臣子話真真假假,尤其是軍事方面,謀劃的再好,賬面的勝算再多,但最後卻總是一敗塗地,壞到不能再壞。究其原因,並非全是臣子欺騙,而是兵事糜爛,將不能用,府庫裡又沒有錢糧,即便是諸葛武侯,令他率一群領不到糧餉的烏合之眾,也是打不出勝仗的。

偏偏下沒有一人敢說實話,依然還想著糊弄,相互推卸責任。

所以,只靠天津兵和路振飛的船,就能解太子之危,崇禎帝是不信的。

不過他並沒有立刻反駁,只是冷冷聽著。

周延儒繼續道:“說了水路,再說陸路,如今建虜在通州立在兩座大營,通州西南乃是建虜的主力,由黃太吉親自統領,東北則是建虜的偏營,由其弟多鐸率領。相比與黃太吉率領的主力,多鐸偏營的人馬,約在兩萬人左右,最多不會超過三萬人,兩支兵馬雖然都在通州,咫尺距離,但因為有運河和通州城的阻隔,相互之間,只能透過浮橋相連,如果路振飛能毀了浮橋,截斷運河,令建虜兩邊不能及時救援,我軍再聚集足夠多的人馬,擊潰多鐸的偏營,解圍通州,還是有可能的!”

聽到此,崇禎帝眼中的急怒之色,稍微消去了一點,

“可除了多鐸的偏營,眼下在京北還有一支建虜人馬,那就是阿濟格的兩萬人,不擊退阿濟格,緩解京北局勢,我軍就沒有能力救援通州,因此要解通州之圍,必得先擊潰阿濟格。”周延儒道。

崇禎帝點了一下頭。

見皇帝好像是聽進去了,周延儒精神抖擻,繼續道:“內閣和兵部商議,可令宣大總督張國維,督帥宣大兵,加昌平兵連同潘永圖的三河兵,在昌平順義尋覓戰機,擊退阿濟格,先解了京北之危,再南下救援通州。”

崇禎帝雖然憤怒,但腦子卻沒有糊塗,他瞪著眼:“張國維,潘永圖加昌平兵,一共也不到兩萬,能擊退兩萬建虜嗎?”

周延儒跪下:“怕是不能,所以還需要從京師調兵。”

周延儒之後,群臣也都跪下了。

崇禎帝明白了,咬著牙:“怎麼調?”

“精武營主將劉肇基和左柳營副將賀贊各領六千精武營和四千左柳營,再加一千神機營,秘密出京,連同其他三路大軍,一共三萬餘人,兵力壓過阿濟格,又出其不意,可有勝機!”周延儒道。

崇禎帝咬牙想了一下,問:“可行嗎?”

“臣等議過了,可行。”周延儒小心回答:“張國維帶兵素有謀略,當年在安慶時,就以六千官軍擊退了十萬流賊的侵擾,到任宣大之後,又厲兵秣馬,勤於操練,劉肇基周遇吉姜鑲都是一時勇將,又有神機營相助,只要謀劃得當,擊退阿濟格,還是極有可能的。”

周延儒說的很謹慎,並不敢打包票,不能怪他,這些年,大明吃的敗仗太多了,即便有兵力優勢,周延儒也不敢保證一定能勝。

崇禎帝看向馮元飈和蔣德璟,見兩人沒有異議,心知這個計劃是殿中群臣的共識,或者說,這是現在唯一的辦法。阿濟格橫亙在昌平,不但威脅昌平皇陵,而且擋住了宣大兵進京勤王的道路,只有擊潰了阿濟格,宣大兵才能入京。在大明九鎮之中,宣府和大同兩鎮兵馬的戰力,僅次於遼東和薊州,雖然松錦之戰,兩鎮都元氣大傷,宣府總兵楊國柱戰死,大同總兵王樸因為首逃之罪,被朝廷斬首,麾下的兵馬幾乎喪盡,不過終究還是有一些底蘊在,若論在野外作戰,京畿百里之內,大約只有這兩隻兵馬了。

想到此。崇禎帝不由憤恨起吳甡了。

你吳甡收攏了兩萬人馬,不想著救援通州,卻聽從太子的命令,率軍南下,如果有你兩萬人,救援通州會這麼難嗎?如果太子出了什麼意外,朕絕不會饒你!

見崇禎帝不語,周延儒以為皇帝是在擔心京師的城防,於是急忙補充道:“現在城中有一萬精武營,劉肇基帶走五千,仍有五千,而善柳營和右柳營一兵未動,都在城中,加直二十衛,五城兵馬司,八萬義兵,京師兵馬仍有十餘萬,但是有變,劉肇基隨時都可以回援……”

“都帶走!”

崇禎帝卻忽然打斷他的臉,紅著眼:“一萬精武營都讓劉肇基帶走,另,軍中缺少騎兵,令龍驤左衛,龍驤右衛,一起隨劉肇基出征。”

周延儒大驚:“陛下,那是您的親衛……”

“都什麼時候了,還管什麼親衛不親衛?”崇禎帝再次打斷他的話:“就這麼定了,令他們立即出征!”

群臣相互一看,心說,皇這一次可真是下了血本啊。

龍驤左衛龍驤右衛雖然兵馬不多,加起來不過一千人,論戰力,並沒有多高,但龍驤衛職責是守衛皇城,為皇帝的近衛,將他們派出去,皇城立刻就空了。要知道,皇城原本是四衛,龍驤左衛龍驤右衛,武襄左衛武襄右衛,但武襄左衛已經變成了太子的衛隊,龍驤衛再一出,就只剩下武襄右衛獨守皇城了。

“陛下聖明~~”

蔣德璟已經激動的拜伏在地。

群臣也都拜伏,山呼聖明。

崇禎帝站在御臺,對“聖明”之聲好像根本沒有聽到,目望西北,難掩焦躁的說道:“告訴張國維,切莫讓朕失望……”

聲音裡有期待,但更透出催促。

……

京師東便門。

大明君臣在為救援通州著急,領右僉都御史的袁繼咸和兵杖局褚憲章,卻在為如何將彈藥火器送進通州而憂急,袁繼鹹奉命回京,一是將通州情況稟報陛下和朝廷,另一個就是籌備彈藥和火器,運往通州,以備太子抗戰。但想不到彈藥火器好不容易裝船,正要起行,通州卻傳來訊息,說建虜不但包圍了通州,而且還在通惠河搭建浮橋,截斷了河水,兩邊還有重兵把守,想要透過水路向通州運送物資,已經是不可能了。

但袁繼鹹卻不能放棄。他親自到兵部請援,但兵部卻沒有辦法給他援助,建虜封鎖運河,重兵把守,不要說京師沒有戰船水師,就算是有,想要突破建虜的封鎖,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通州距離京師不過四十里,建虜大軍在圍了通州之後,其蒐集糧草的遊騎部隊,已經在京師十里之外出現,也就是說,京師已經處在戰火的前沿,停泊在東便門外的船隻,已經是不安全了,因此,兵部侍郎張鳳翔婉轉的建議袁繼鹹,應該將裝船的火藥火器先卸下來,以免被建虜得到訊息,突襲東便門外的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