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御駕親征(第2/2頁)
章節報錯
凌義渠不理鄭三俊,抬目看向御座,痛心疾首道:“陛下,臣是河南人,前幾日有一些家人逃到京師,據他們說,闖賊在河南收斂人心,安撫百姓,其志恐不在小,甚至有傳言,闖賊將要攻佔開封,建立國號,與我大明爭奪天下!”
轟。
又是一陣騷動。
在大多數朝臣看來,闖賊李自成只是一個賊,聚眾造反,燒殺搶掠,無非就是為了錢財,不會有什麼大志,更不敢和朝廷爭天下,但照凌義渠所說,闖賊難道真的已經膽大包天了嗎?
“開封之戰不止是解圍開封,更關乎我大明的國運,勝了,中原為之一清,敗了,闖賊之勢必難以遏制,建國封號之事,未必不可能。因此臣懇請陛下御駕親征,激勵前方戰士,號令桀驁不馴的各部總兵。如此方有一戰抵定的可能,不然一旦兵敗,就悔之晚矣啊!”凌義渠再次拜伏在地。
群臣聽的都是動容。
崇禎帝眼角劇跳,連河南百姓都知道烏合之眾的流賊有了要搶我大明江山的念頭,我這個皇帝失敗到這種地步,真是愧對列祖列宗啊……隨即又是怒,都是各地督撫無能,不然闖賊怎會有今日之聲勢?
這其中,丁啟睿的責任尤其大,去年末今年初,傅宗龍和汪喬年在中原和流賊血戰之時,丁啟睿卻躲在固始,沒有和汪喬年分進合擊,否則闖賊說不定早就被擊敗了。
這麼一想,立刻覺得丁啟睿不可用了。
但御駕親征卻又下不了決心。
崇禎帝臉色陰沉的看向首輔周延儒。意思是,首輔大人你的意思呢?
周延儒一直都在觀察崇禎帝的表情,他清楚體察到了崇禎帝的激動和矛盾的心理,如果是往常,如果是一般的政務,他一定會打圓場,將整個事情往圓融的方向處理,但這件事不行,他必須有一個清楚的態度。不然不但崇禎帝會看穿他
的把戲,就是群臣也會鄙視他。
“凌義渠危言聳聽,陛下萬萬不可信!”周延儒拱手道:“開封之戰雖關鍵,但陛下坐鎮京師皆可,豈可以身冒犯?一旦陛下親臨開封,流賊不攻開封,反倒是要圍攻陛下了,開封猶有堅城,陛下在野外又拿什麼當屏障呢?再者,御駕親征可是震動天下的大事,不但上直二十六親衛要扈駕,京師三大營也要隨行,,內閣樞輔、六部堂官、臺垣科臣,也都必須隨駕。各部函文也要從京師轉移到了行在,日夜都要靠驛馬傳遞,人吃馬嚼,裡裡外外,上上下下耗費的錢糧,沒有二十萬兩銀子是絕對出不來的,這還只是一到兩月,如果時間拖長了,耗費的錢糧又何止百萬?如今朝廷連總兵們的餉銀都拿出來,又去哪裡湊這筆銀子?大理寺一個御駕親征說的簡單,卻不知朝廷的艱難……”
說到最後,周延儒長長嘆息:“所以老臣以為,御駕親征絕不可為!”
“臣附議。”
“臣附議!”
一大片官員站出來,齊聲譴責。
皇帝親征,百官之中必然有一部分人要隨行,因此群臣攻訐凌義渠,一半為公心,一半也是為私利,京師多好啊,隨軍出征,那風餐露宿的滋味可不太好受。
崇禎帝目光冷峻:“然則……丁啟睿不能節制各部總兵卻也是事實,先生以為該當如何?”
周延儒眉角忍不住一跳,心中驚駭:難道陛下是想讓我為督師嗎?
丁啟睿威望淺薄,孫傳庭剛到西安,不宜調動,陛下又不能御駕親征,這裡裡外外,權位最重、威望最高,能節制左良玉等人的,可不就只剩下他這個內閣首輔了嗎?內閣首輔出任督師在大明歷史上出現過好幾次,遠的不說,崇禎十一年,建虜入塞之時,首輔劉宇亮就出京為督師,節制關寧軍,不過效果並不好,不等建虜撤退,崇禎帝就將劉宇亮革了。
前車之鑑,周延儒心頭跟明鏡似的,他清楚知道,自己沒有軍政之才,在朝中調和鼎鼐,玩弄權謀,穩定朝堂是他的長項,指揮千軍萬馬,在沙場裡縱橫來去,絕不是他所長。劉宇亮當時能全身而退,結局還算是好的,此次開封兇險,弄不好就會折在開封……
不止周延儒,崇禎朝幾任的內閣首輔都沒有軍政之才,究其原因乃是因為他們大多沒有地方剿匪的經驗,從周延儒、溫體仁、劉宇亮、薛國觀到後面的陳演、魏藻德,都是年紀輕輕就進入中樞,擔任六部要員,而後仕途順利,一路拔擢為首輔,像洪承疇、楊嗣昌、吳甡等長期擔任地方督撫,在各地剿匪的人最後都沒有機會成為首輔。
當然了,首輔掌握的是國政大策,軍政不是重點。不過沒有一省一地的實際治理經驗,只靠在六部的經歷和一些“體察上意”的權謀之術,就能成為大明的首輔,崇禎朝國政的糜爛,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小車開不好,甚至都沒有開過,就想開大明這部拖著兩個車皮的“斯泰爾”,豈是那麼容易的?
崇禎帝灼灼目光之下,周延儒額頭上的細汗,刷的一下就冒出來了。
崇禎帝的心意,他已經察覺到了,但他清楚知道自己的能耐……
“陛下,臣有些不同看法。”
此時,又有一臣站了出來。
崇禎帝犀利的目光離開周延儒的臉,向聲音來源處看去。
周延儒暗暗鬆了一口氣,心中無比感激為他解圍的這位同僚,轉頭一看,居然是吳甡。
——————謝謝碎腦錘,鐵血名工,面癱俠,自然之風的打賞,過去的打賞,作者君也一併感謝,還有星辰在各個書群中的大力推薦,有你們真好,若不然寂寞的日子真難熬,再一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