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風陵渡(第2/3頁)
章節報錯
上帝點點頭,準備起身。
就在這時,忽然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還有一個粗壯的聲音:“老闆,給來壺茶!”
王老實精神一振,順著聲音的來源處看去,只見一個同樣揹著包袱,戴著斗笠的精壯漢子正健步如飛而來。
“好咧!”
王老實連忙撥著了快要熄滅的柴火,準備為客人燒一壺熱茶。
“不要熱的,就要冷的!”
不想那漢子大手一揮,然後不等王老實同意,徑自拿起一個茶碗,捉住壺把,稍微一傾,就滿滿倒了一茶碗,隨即一仰脖子就灌到了嘴裡。“咕咚咕咚……”漢人連續喝了三大碗,看的王老實都呆了,心說這人該不是剛從沙漠裡回來的吧?
“爽!”
喝完冷茶,一抹嘴,漢子從懷中冒出三文銅錢,往桌上一拍,轉身就走了。
“謝客官!”
王老實連連作揖感謝,再直起身時才發現,不但後來的那位客人,一直照顧他生意的那位“上帝”不知道什麼時候也已經離去了……
距離王老實的茶棚大約五百米左右的上游處,一個文士模樣的人站在黃河岸邊,面對從眼前滾滾而過黃河之水,靜靜沉思,好像在想什麼心事。
一名光頭漢子坐在岸邊的一塊石頭,捧著豬蹄大口朵頤,另一個馬臉漢子雖然也拿著豬蹄,但吃相卻非常文靜,一邊吃,一邊看著文士的背影,好像是在猜測文士的心思。
腳步聲響,兩位茶棚的客人,一前一後的走來。
走在前面的就是在茶棚中等待了五日,已經漸漸煩躁的大斗笠。
望見站在岸邊的文士,大斗笠強壓下心中的怒火,走上前,抱拳深深一禮:“見過蕭照磨。”
文士轉過身來,原來他就是京營軍情司首任招募蕭漢俊。
夕陽映著他的臉,他臉上滿是笑:“不好意思李指揮使,多耽擱了幾日,讓你久等了。”
李若鏈面色淡淡:“無妨。只是不知事情進行的怎樣了?”
蕭漢俊笑一笑:“還算是順利。”
兩人對話時,啃豬蹄的光頭和馬臉,加上為李若鏈引路的那名漢子,三人在岸邊形成了一個二十米的警戒圈,將蕭漢俊和李若鏈包在中間,以保證兩人的談話不會被任何人所聽見。
“山西那邊的事情,已經搞了一個差不多了,范家,王家……”蕭漢俊淡淡而說。
李若鏈皺起眉頭:“蕭照磨,你沒有寫成文字嗎?”
蕭漢俊搖頭笑:“放在我腦子裡,豈不是更安全?”
李若鏈盤腿坐下,從包袱裡取出筆墨,用腿作桌,刷刷寫了起來,他沒有蕭漢俊過目不忘的本事,情報又是一個極其細緻的活,一個字都差不得,因此他要將蕭漢俊所說的情報,一字一字地仔細記錄。
於是蕭漢俊說,李若鏈寫。
隨著蕭漢俊的講述,李若鏈面色不變,但心中卻是吃驚,對蕭漢俊的本領越發佩服。
蕭漢俊出京這段時間,不但將山西商人和山西官員勾結的內幕搞了一個七七八八,最重要的是,他居然在河南,在闖賊軍中,為朝廷發展出了一個暗線。
和以往不同,這一次闖賊在攻陷了中原的州縣之後,不是一走了之,而是開始設定官員,管理政務了,其中為闖賊管理鄭州周邊的“偽知府”王瑀,就是比較有名的一個人物。照蕭漢俊所說,王瑀當初投降闖賊乃是迫不得己,現在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原也沒有什麼奇怪的,歷史上,直到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攻破西安後,才有一些大明士子願意投靠,在這之前,所有被李自成任命的官員,都是三心二意,少有真心實意的為李自成效忠的。
但王瑀有點特別,因為他並不是現在投降,而是三年前就已經投降了李自成,並且跟李自成軍中大將袁宗第結成了姻親,這樣的人照理說應該死心塌地為闖賊效忠,想不到王瑀卻答應蕭漢俊為“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