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首戰練兵(第2/2頁)
章節報錯
董朝甫崇禎二年就是薊州參將了,這些年拒不接受朝廷的應徵,官身早已經被抹去,此次被太子起用,先授予把總,後斥候兵有功,朱慈烺不吝嗇,直接拔他為千總。
雖然是千總,但董朝甫手下只有一百斥候兵,此次大軍出行,他負責前行打探訊息,以為大軍的耳目,三天前他就到了滄州,一番偵查之後,確定了沒耳朵的所在,一個時辰前,他剛剛回到軍中,風塵僕僕的,沒有穿盔甲,而是行腳商人的打扮。
“說說劉店鎮的情況吧。”吳甡道。
“是。”董朝甫走到沙盤前面,先向太子行禮,再雙手接過吳甡遞過來的軟木鞭,咳嗽一聲:“沒耳朵手下的流賊大約在三千人,其中約有一半是婦孺,真正有戰鬥力的應在一千五百人左右,其中五百人是騎兵,這股流賊都是本地人,熟悉當地情況,稍有風吹草動,立刻就撒丫子撤退,”
只是一千五百人的流賊,京營足有兩萬多人,且火器充足,不說精銳的精武營,就是輔兵左柳營也能將之擊敗這是將領們最直接的想法,眼中忍不住就露出了輕鬆甚至是輕視的表情。
朱慈烺眼睛一掃,已經看出了眾人眼中的輕敵,不過卻不吱聲,他要看吳甡如何處置?
太子能看出的,久經歷練的吳甡當然也看出來了,他臉色一沉,環視眾將,聲音嚴峻的道:“流賊絕不可輕視。自崇禎二年之後,流賊四起,朝廷難以剿滅,你等知道原因何在嗎?”
無人回答,都等吳甡的解釋。
吳甡道:“本官以為有四,第一,各地衛所官軍操練廢弛,戰力低下,且空額嚴重,多的能有幾千人就不錯了,少的只有幾百人,這導致只要有幾百不滿之人,就可以在一地掀起叛亂。初時往往只有幾百,俄爾數千,俄爾數萬,倏忽之間,就變成了一支大軍。攻陷一地之後,則會裹挾更多百姓加入,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等朝廷開始重視,已經是尾大不掉了。”
“第二,流賊不生產,只搶劫,流賊所過之處十室九空,非十年不能恢復元氣,無法為朝廷上繳田賦。官軍圍剿流賊卻需要相當的糧餉,沒糧餉就無法養住人。流賊到處流竄,到處禍害,從陝西河南,現在又到湖廣四川,朝廷剿賊數年,財政愈加困難,流賊卻始終難滅。”
“第三,流賊戰術靈活,其主力多有馬匹,來去如風,稍有不對,立刻就會撤退,官軍疲於奔命,卻難以追蹤到流賊,即使有高明的將官,將流賊堵截在一地,但消滅的往往只是被脅迫的百姓,流賊主力卻乘馬投之夭夭,繼續禍害下一地。若不能消滅流賊頭領,將其斬草除根,就算是大獲全勝,殺賊十九,剩下的那一小點也很快就能死灰復燃。”
“第四,輕敵冒進。曹文詔是我朝猛將,但總喜歡精騎突進,騎兵突襲可以巧用,但不可常用,尤其是一軍主將更不可輕用。流賊戰力雖低,但人數眾多,一旦陷入流賊的大海,他們就是拖,也能把你拖死……”
朱慈烺點頭,對第三點他尤其贊同,流賊之所以叫“流賊”,正是因為他們擁有相當的馬匹,機動性極強。反觀官軍,除了關外的關寧鐵騎以外,所有軍隊都是以步兵為主,根本追不上流賊,無奈之下,楊嗣昌才想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圍堵之策。
所以流賊的強,不在於賊,而在於流。
沒耳朵也是如此,僅僅三千人,但卻令滄州幾縣草木皆兵,幾次圍剿都沒有成功,還差點被沒耳朵帶人破壞了運河,加上松錦之戰後,朝廷兵力緊缺,官軍主力忙著剿滅李自成和張獻忠,對沒耳朵這樣的小流賊,實在是難以顧及。當地不多的官軍只能以防衛運河為主,無力剿匪,因此沒耳朵越發的猖獗,現在都敢光明正大的在市鎮裡面停留了。
聽吳甡說完,眾將眼中的輕視都退去幾分官軍雖多,但流賊熟悉地形,京營大軍出動,如果讓沒耳朵跑了,不但是出師不利,也必然會大大地墜了太子殿下的英名。
“所以諸君一定要小心了,但有疏忽大意,貽誤戰機,壞我京營名聲者,軍法絕不輕饒!”吳甡聲音裡帶著殺氣。
“是。”眾將再次答應。
這一次人人凜然,再沒有任何輕敵之意了。
“董朝甫,你繼續說。”吳甡將話語權交還給董朝甫。
董朝甫手中的軟木鞭連點:“劉店鎮距離滄州一百三十里,原本是一個兩千人的鎮子,現在只一千人不到了,不過卻依然是海興東南最繁忙的鎮子,沒耳朵是昨日夜裡到劉店鎮的,照他過往的習慣,他會在劉店鎮停留兩到三天,然後就會劫掠糧草而去,也就是說,最遲後天早上他就會離開劉店鎮。”
帳內靜寂。
眾將都在思索。
現在是黃昏,留給官軍剿滅的時間只有一天一夜的時間。
“諸將以為此戰應該怎麼打?”吳甡環視眾人。
敵情已明,請諸將發言探討戰術,這是朱慈烺交代吳甡的結果,不然他才不會問呢。在他看來,直接將參謀司的計劃拿出來即可,何必浪費時間?但朱慈烺卻認為,每一場戰鬥都應該集思廣益,擇善而行。即便是千總把總之中說不定也埋藏著尚未被發現的將才呢,何況縱使沒有人能提出高明的戰略,只這種將戰場利弊分析清楚的討論就對將官未來的成長有莫大的幫助和裨益。
————
&n”的打賞20百度一下“崇禎十五年傑眾文學”最新章節第一時間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