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楊軒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末將以為機不可失,三千營願請命,輕裝夜行,急襲劉店鎮,定將沒耳朵殲滅在劉店鎮!”說話的是三千營主將賀珍,三千營是騎兵,太子整頓京營,他三千營是裁撤人員最少的,營中一千三百人都是精銳老兵,騎術精湛,一百三十里的距離雖然有點遠,但賀珍自信能夠擊潰沒耳朵。
對這一點,不管是朱慈烺或是吳甡,都不懷疑。三千營雖然衰弱,不復成祖時的威名,但對付這些小流賊還是沒問題的。
但他們卻不能同意賀珍的建議,騎兵突襲,或可將“沒耳朵”擊潰,但卻很難全殲。
吳甡道:“賀將軍提議甚好,不過此戰兩個目標,第一,全殲沒耳朵,二,練兵,我京營將士苦練三個月,到底有沒有戰力,此戰就是第一塊試金石。參謀司的意思,需有一支步兵穿插到敵後,切斷沒耳朵退往蘆葦蕩的後路。而後三面齊攻,殲敵於劉店鎮,絕不使一人漏網。”
眾將默然。
相距一百三十里,騎兵可以在一天之內殺到,步兵卻很難做到。
一片沉寂中,忽然有人說話:“末將願帶兵堵截沒耳朵的後路,配合賀鎮,將其一舉殲滅!”
朱慈烺尋聲一看。
身材瘦長,國字臉,臥蠶眉,嘴角似乎總是帶著一絲不羈的笑。
卻是千總楊軒。
楊軒是勳貴後代,在營中一直憋著一口氣,想要建功立業,這一次京營出征,也不知道他是怎麼說服他伯父彰武伯楊崇猷的,楊崇猷居然捐獻了五千兩銀子,是勳貴中少有,朱慈烺很是驚奇,同時也隱隱明白楊崇猷向他這個太子交心,請他照顧楊軒之意。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對楊軒的脾氣也有一定的瞭解,楊軒雖是勳貴,但並沒有什麼驕橫之氣,在軍中不擺勳貴的架子,操練刻苦,能和士兵們打成一片,頗得軍心,就是有點年輕氣盛,無論什麼事都要勝人一等,還有,楊軒並不是一個太能吃苦的人,喜歡吃好的喝好的,花錢大手大腳,卻不知道一天之內疾行一百三十里的辛苦,他要如何做到?
見楊軒請命,眾將都是吃驚。精武營主將吳襄皺起了眉頭,這個楊軒,仗著是勳貴後代,一點規矩都不懂。兩營主將都還沒有說話呢,你一個千總就敢跳出來搶功?
“一夜行軍一百三十里,還得有持續戰力,你能做到嗎?”吳甡沉著臉問。
其實步兵一夜急行一百三十里,並非做不到。前世裡,昂美袁朝時,志願軍38軍113師曾經在十四個小時狂飆73公里,成功地切斷了敵人的退路,其中很多路段還是山路,戰士們一邊跑一邊吃乾糧,一刻都不停。京營強訓三個月,每天十公里長跑,每日負荷的訓練強度,絕對不亞於任何一支近現代的部隊,志願軍能做到的事情,精武營或許做不到十成,但做到八éng是不成任何問題的。
楊軒早有計劃:“能!但卑職有一個小小請求。”
“說。”
“此次出京,隨行騾馬眾多,卑職請求暫借一千五百匹!”楊軒眼神裡帶著狡猾。
聽到此,眾將都是恍然。
這傢伙,步兵想要當騎兵使啊。
朱慈烺嘴角微微帶笑,心說楊軒倒是有些聰明,給步兵配馬是參謀司想出的辦法,想不到楊軒也想到了。
千總隊中,徐文樸看向妻弟魏闖,眼睛裡有可惜也有嘲笑看,你沒想到吧,被楊軒搶了吧?你的豬輸定了!
魏闖微微苦笑,其實步兵騎馬的主意他也不是沒想到,不過沒有楊軒嘴快,最主要是精武營主將吳襄和副將劉肇基還沒有說話,作為千總,總不能越過上級搶功。楊軒勳貴出身,可以無所顧忌,平民出身的他卻不能不顧軍中的尊卑。
此次出征,太子將京師中的戰馬搜刮一空,除了龍驤左右衛的戰馬沒敢動之外,其他京師衙門,還有市面上的馬匹,都被太子收入京營,這才好不容易在三千營和武襄左衛的軍馬之外又多湊出了一千多匹戰馬。這一路以來,這一千多匹軍馬不拉車,不疾馳,吃的也都是精料,有專人伺候,預備的就是事急時使用。
“步兵騎馬這主意倒是不錯。”吳甡摸著黝黑的鬍鬚,讚許點頭,就在楊軒一臉喜色,以為侍郎大人會答應時,吳甡卻忽然臉色一沉,冷冷道:“不過京營新建,此次又是大軍出征的第一戰,意義非同一般。楊千總勇氣雖然可嘉,但沒有帶兵實戰、更沒有獨當一面的經驗,怕是不能承擔此重任!”
朱慈烺不動聲色,心中卻是點頭。
吳甡的分析判斷極為中肯,楊軒雖然打的一手好銃,練兵也有一套,但畢竟年輕沒有上過戰陣,而長途穿插需要相當高的掌控力和判斷力,恐怕不是初上戰場的楊軒能夠掌握的。
到手的功勞就要飛,楊軒急忙道:“卑職願立軍令狀!”
見吳甡仍是搖頭,又連忙向太子請命:“殿下,請準臣帶兵出擊,若不能完成任務,甘受軍法!”
朱慈烺臉色凝肅,深深望著他:“楊千總忠心可嘉,本宮甚是欣慰,不過打仗不是兒戲,沒有鉅細靡遺的謀劃,知己知彼的準備,只靠一腔熱血是打不了勝仗的,你且退下,聽少司馬的安排。”
“是。”在太子清澈如水的目光注視下,原本腦子裡一團熱火、急於立功的楊軒,忽然一下冷靜了許多,尋思自己剛才急切請戰之情好像有不妥之處。心頭一清,立刻躬身退後。
“少司馬請繼續說。”朱慈烺看向吳甡。
“臣以為,擔當此任者,須得是一個經驗豐富,勇猛善戰,最好是曾經搞過戰略穿插的將官,如此方能確保此戰的勝利!”吳甡道。
經驗豐富,帳中之人唯吳襄莫屬,但經驗豐富和勇猛善戰連在一起,他就要退後了,帳中諸將符合這一特點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精武營副將劉肇基。
劉肇基是遼東宿將,在遼東身經百戰,敵我混亂,相互穿插是經常的事,又參加過鬆錦之戰,是現在京營眾將中經驗最豐富,戰力最勇猛之人建虜都打過了,沒耳朵這樣的地方小賊根本不是問題。
臉色堅毅,額頭隱隱有刀疤的劉肇基立刻抱拳道:“臣請命。”
朱慈烺和吳甡相互一看,吳甡點頭,於是朱慈烺目視劉肇基:“那這個重擔就交給劉將軍了,希望將軍不負眾望,為我京營旗開得勝!”
“定不辱命!”劉肇基聲音沉穩而沙啞。
“將軍本部只有兩百人,將軍還需再選一個千總隊作為輔助。”
照京營舊制,五軍營的主將和副將都會有一定的本部人馬,最少也得是一個千人隊,不過朱慈烺整飭京營、兵馬尚沒有招募齊備,精武營到現在只有六個千總隊,因此吳襄和劉肇基二人都還沒有本部人馬,到現在二人都只有兩百親兵。
“臣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