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看向兵部尚書陳新甲。

陳新甲額頭有汗,松錦之敗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不是他附和崇禎的想法,認為可以速戰速決的話,照洪承疇的戰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也許松錦之戰會是另外一種局面。

松錦之敗就像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陳新甲的腦袋上,隨時都有可能落下,給他致命一擊。因此,每次提到遼東,他都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

“陛下。”陳新甲站出來回稟:“臣昨日剛剛收到的塘報,建虜大軍一部圍困錦州,一部集結在松山,蠢蠢欲動,隨時都有可能進犯杏山和塔山。範志完所率兵馬,加上李輔明馬科等人收集的殘兵,總計兩萬餘人,正夜以繼日的在杏山塔山之間修築防禦工事,寧遠南城的修建也即將開始。”

陳新甲的意思很明顯,現在的問題不是如何救援錦州,而是如何防守杏山塔山,乃至後面的寧遠和山海關。

錦州已然不可救,這話他沒有明說,但朝堂上的眾臣都是心知肚明。

“但錦州畢竟還在堅守,朝廷總得給他們一點支援。”李景田輕輕嘆。

朝堂一片寂靜。

這話說來輕巧,但做起來何其難?建虜佔據松山,已經完全切斷了錦州和內地的聯絡,別說大明現在兵弱將寡,就是強兵強將,在一時之間,恐怕也很難扭轉戰場上的逆勢。要想救援錦州,就必須拿下松山,對現在大明軍隊的來說,無疑是難如登天。

“臣彈劾陳新甲,身為兵部尚書,統籌無方,懈怠邊事……”又有大臣站了出來,不過這一次不是討論遼東兵事,而是直接彈劾陳新甲。

是禮科給事中戴明說。

看到戴明說,陳新甲雙眼就冒火。

這戴明說是他的“仇家”,自從他成為兵部尚書之後,戴明說不止一次的彈劾他,很多時候都是雞蛋裡面挑骨頭,有一次崇禎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扣了戴明說的俸祿。不過這更加激怒了戴明說,從那時起,戴明說就處處跟陳新甲做對,只要逮到機會,就會跳出來彈劾陳新甲。

戴明說,崇禎甲戌(1634科進士,歷任戶部主事,禮科給事中。降清後官運亨通,從太常寺少卿一直做到滿清的戶部尚書,是明末典型的軟骨頭的文人代表。

被戴明說彈劾,陳新甲恨的牙癢癢,正要大聲反駁,崇禎卻已經皺起眉頭:

“今日只論事,不論罪!”

戴明說悄悄退回了佇列中,沒有繼續再彈劾,一開始他就知道彈劾不會成功,他只是想噁心一下陳新甲。

“關於遼東,眾臣可有什麼想說的?”

既然有朝臣挑頭,崇禎不得不裝模作樣的問一下。

朝堂靜寂,沒有人說話,很多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朱慈烺。

廢遼餉,開厘金,革鹽政,追逮賦,朱慈烺昨日早朝的驚天四策,讓朝臣們

見識到了他的聰慧高遠,民事如此,不知道太子殿下在遼東兵事上是不是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高明見解呢?

眾臣的目光都很期待。

朱慈烺感覺到了,不過卻假裝不知,依然眼觀鼻鼻觀心的看著面前的書案。

在朱慈烺看來,兵事和民事不同,不應該放在朝堂,或者說應避免放在朝堂之上公開討論。現場一百多人,人多嘴雜,不管最後的結論是什麼,都沒有保密的可能。因為從前世穿越而來,他清楚的知道,建虜在大明有很多的奸細,不說山西的八大商人,就是這京城的百官之中,也難保沒有奸細,更別說他們家中的奴僕了。

民事必須大張旗鼓的說,大張旗鼓的做,讓每個百姓都明白朝廷的用意,才能安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