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片丹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妯娌們又注意到,自從張媽、錢媽去送李忠回來後,常常揹著他們抹眼淚。她們在李家忙碌了一輩子,老了,竟無以為靠。
張媽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本以為伺候好老太太,陪著太太在衣食無憂的李家慢慢熬到燈枯油盡。她斷然不肯去女婿家裡養老,覺得那樣會讓人笑話,會給女兒添麻煩。然而沒想到李家會如此變故,自己只好繼續拼命,為了一席歇息之地。
錢媽有五個兒子,李家興盛時,五個兒子還時不時跑來還跟老孃索錢要物;李家大難後,五個兒子眼見老孃拿不出財務了,都爭著推脫養老孃的義務……看著李忠也走了,想到自己的歸宿,她時時暗暗神傷。
兩位老媽媽的行動越來越遲緩,歲月即將消磨盡她們的力氣,她們已經沒有太多心力朝夕忙碌為老主家人張羅衣食了。為此,她們感到無所適從……老太太也看出了無處可去的兩位老僕人憂心憂神不知所措的舉止,大部分時間讓她們陪著自己說說話兒,一是分分她們的神,另外也不用讓她們覺得自己是閒人而有吃白飯的顧慮。
早上,太陽出來了,屋外氣溫升高,暖和了許多。老太太從屋裡挪到天井裡曬太陽。錢媽趁著暖和正在洗衣服。張媽隨著老太太把針線簸籮挪到屋外,繼續給李民源做鞋子。張媽眼神已經大不如從前了,針線拿得離眼睛時遠時近,縫幾下,仔細瞅瞅,很不滿意,可是眼睛不濟,只能停下手來,搖搖頭嘆息……
老太太看見張媽淚涔涔的樣子,叫兩位老人:
“張媽、錢媽,你們都不要做了,過來說話兒。我一個人坐著,怪悶的。”
老太太這樣說,妯娌們也催促兩位老媽媽都不要做了。在這個家裡,現在大家相互照應,即便是從前的僕人,竟然也成了家裡誠心關照的一員。
張媽揩揩眼睛,坐到老太太近前。
錢媽卻說:
“你們先說著話兒,我就要洗好了。”
張媽看看錢媽,看看忙進忙出的各房太太,笑著對老太太說:
“看看,您是多有福氣,太太們對我和錢媽這老不中用的都這麼上心,何況是您……”
“她們是好,可是她們一天到晚要忙她們的,你們兩個還能留下來,陪著我說說話兒,那才叫我舒心!”
“我們這把年紀做不了多少事兒,還要太太們照看衣食,心愧啊!”
“說哪裡的話兒,你們哪天閒著了。倒是真該歇歇了!你們把自己會的教會兒媳婦們就行了,哪天我們不在了,不至於她們也失了生活的路子。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們了。她們的路還長著呢!不過以後卻全都要靠她們自己了……我放不下心她們!”
張媽看見老太太對兒媳婦們未來的生存擔憂的眼神,心裡不忍,就道:
“太太們哪個不能幹,不聰明,不勞您擔這份心的。我和錢媽就把家裡家外的事情說給她們,說一次就都是明白得很。譬如做鞋,大太太可是從來不拿針線的,還不是給丫丫做了雙有模有樣的虎頭鞋;四太太到田裡去,跟她說怎麼撒種子,馬上就清楚了,做的又快又好,我都跟不上……”
“希望她們以後靠自己也能過好!”
“您就放心吧,太太們都不是從前的太太了,看看她們相敬相幫,更勝從前,這是一家子過日子的最好的樣子……”
“是啊,確實是一家子過日最好的樣子!再也不用像以前一天到晚不是叮嚀就得囑咐甚至是訓誡了!”老太太笑著看看張媽,滿足的說。
她們正說著話兒,妯娌們拿著農具準備去田裡翻土,按照張媽錢媽的說法,天冷時翻過的土壤更利於春耕,所以她們要趁這兩天天氣尚屬寒冷去把剩餘田地的翻完。
見妯娌們要去田裡幹活,張媽趕緊站起來,也跟著就往外走,錢媽已晾好衣服,用溼手攏攏頭髮,趕緊也跟了過去……
老太太連忙留張媽和錢媽在家,說:
“罷了,你們兩人別去了!翻土她們知道怎麼做了。你們在家幫我照顧丫丫,一同做做飯……”
妯娌也往回推兩位老人,制止她們跟去。任淑賢道:
“你們去了,我們還要照顧你們,快在家歇著!等我們發現有什麼做不了的事兒,再回來叫你們說給我們做法!”
妯娌們走出了家門,看見兩位老媽媽沒有跟出來,才放心。季元英回頭見老人沒跟著出來,說:
“她們兩個人就像客人,不做點兒事,就不自在,就不好意思吃住。如果我們沒有回來,在孃家或者別處,是不是也這樣的心態?”
“那還用說!”任淑賢嘆息道。
“一定是的!”景沁然把扛著的鋤頭放下,支在地上惆悵道。
“她們那麼多年為李家做了很多事,忙忙碌碌一輩子,到老了做不了,理所應當住在這裡,還這麼外道。歸屬感真的對一個人就這麼重要?”梅爵問各位嫂子。
妯娌們相互看看,點點頭。
妯娌們不許張媽和錢媽跟去,沒有說出口的主要的原因是她們內心之堤已經被肩頭堆積的艱難損耗得單薄如紙張,她們怕她們跟去會說些憐憫心疼之話,沖垮她們內心不堪一擊的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