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叛軍則是經過朝廷正經操練的官軍,即便遇到了正規的官軍,也有一戰之力。

況且寧平鎮是邊關重鎮之一,衛所裡駐紮的都是精兵,這些人攜著輜重投匪,對大衍的影響不可估量。

“譚嶽崧歸順趙全貴之後,被封制將軍,幾日裡,接連攻佔了五縣。昨日五軍都督府接了緊急軍報,趙全貴遣了五萬匪軍,以譚嶽崧為先鋒,兵分三路攻打秦京。”

謝晞臉上沒有了往日的嬉笑,一臉沉重說道:“關中去年大旱,今年還沒緩過來,寧平鎮自前年開始,軍糧已然難以維繼,這次譁變,正是因譚嶽嵩縱兵搶糧而起。”

雖說是極其隱秘的軍報,不過謝晞明顯是將所有的資訊都收集了過來,和林紫蘇講起了關中大亂的始末。

關中土地富庶,又地勢險要,歷朝歷代都是朝廷的糧倉所在。

自大衍開國以來,關中和江南承擔著全國一半的糧食,也是大衍人口最多的兩個省份。

連年旱災,關中的糧食難以為繼,本就不堪重負,還等著朝廷的撥糧。

然而適逢北狄進犯,朝廷撥給關中的糧草盡數被截留在潞原。

寧平鎮等了四個月的糧食,始終未見蹤影。群情激憤之下,寧平鎮副總兵譚嶽崧帶著一幫軍士四處劫掠,將寧平鎮的兩家大戶搶掠一空。

那兩家大戶和寧平鎮總兵關係甚密,在當地的勢力盤根錯節。

在得了訊息之後,寧平鎮總兵派兵圍剿。

然而軍心渙散,在譚嶽崧的鼓動之下,前去圍剿的官軍也紛紛倒戈,寧平鎮總兵死於亂軍之中。

譚嶽崧一不做二不休,將鄰近的幾個縣搶掠了一遍,這才大搖大擺的投靠了趙全貴。

得了糧食輜重之後,趙全貴如虎添翼,打起了關中治所秦京的主意。

秦京師大衍西北咽喉,一旦被匪軍拿下秦京,則整個關中都將落入叛匪之手。

林紫蘇一顆心越來越沉,原以為自己救了皇帝,上一世的亂局就不復再有,大衍定然不會重複上一世的輪迴。

沒想到,關中之亂反而比上一世提前了許多,也更加棘手。

林紫蘇想起自己午後見到的皇帝,看來正是因為此事,皇帝才堅定了立儲的心思。

然而似乎又有些不通之處,看皇帝的氣色,似乎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要不然,哪裡會有什麼心情有說有笑呢?

“我從父皇那裡得到訊息,朝廷已然委派了新的關寧鎮總兵,從河中調兵兩萬,援助秦京。”

謝晞吁了一口氣,說道:“蘇蘇,你也不用太過擔心,北境那邊,北狄已然退了回去,長安侯不日就可班師回京,沒了北狄的牽扯,關中的那群烏合之眾,成不了什麼氣候。”

“朝廷大事,自有各位大人們操心。”

林紫蘇緊皺著小臉,嘆道:“我在這裡說的再多,那也是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