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九 大難(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幾日相處,畢綏南只知道這個外孫女性格乖巧。見她竟然對奏章感興趣,遲疑了一下,還是將奏章遞到了林紫蘇手裡。
林紫蘇接過奏章,隨意翻看了一下,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外公,您從江南來京城,想必是一路快馬加鞭,不知用了幾日的時間?”
畢綏南不知林紫蘇何意,說道:“若是平時的話,起碼得一個月,這次有皇命在身,不敢耽擱,只用了十日就到了京城。”
“這就是了,這奏章口口聲聲說您和海匪勾結,這才攛掇朝廷開放海禁。文中所言看似有理有據,實則漏洞百出。您看,這裡面寫您暗中勾結海匪,牟取暴利,還說五日前,您治下的商戶私通外洋,被江南的駐軍抓個正著。”
畢綏南聽的苦笑不已,他和皇帝說了姚澄宇的事,只是想增加說服皇帝的力度,沒想到卻授人以柄,反被人借題發揮。
“今日是八月二十九,奏章上寫的商戶被抓是八月二十四。您快馬加鞭趕到京城還需十日,五日前江南發生的事,這麼快就傳到了京城,除非……”
經林紫蘇這一說,畢綏南和林遠志都發覺了問題所在,齊齊看向了林紫蘇。
他們平日裡並非粗枝大葉之人,只不過只想著如何脫罪,倒是忽略了這些細節。
“除非是有人早已謀劃好,等著您到京城之後就對您不利,羅織了一些證據。正好您和陛下提起了開放海禁,就趁著這個由頭髮難。”
在林紫蘇看來,想參奏畢綏南,有的是理由,一個賑災不力的罪名,足以將他壓的抬不起頭來。
勾結海匪這類罪名看起來嚴重,一經查出,至少是族滅滿門的罪名。
但正因為後果嚴重,因此定罪時就極其慎重。
加上今上一向寬大為懷,在正興一朝,也就定過兩三次這樣的罪。
更不要說,畢綏南是現任的官員,為了朝廷的體面,皇帝更不可能同意御史們的參奏。
林紫蘇將奏章放回到了畢綏南的手邊,見外公一臉讚許的看向自己,笑道:“外公您是身在其中,這才當局者迷。其實,這裡面的紕漏,稍微注意都能看出來,但那些參奏您的人居然不管不顧,這可實在是令人費解。”
林遠志聽的連連點頭,說道:“這裡面的大帽子,說起來危言聳聽,其實也稀鬆平常,陛下一代明君,斷不會聽信這等無稽之談,御史們這樣做,倒像是打壓人的手段。”
畢綏南心中一動,當即想起皇帝和他提起的到南康城就任。
他還沒有摸清皇帝是隨口一說,還是真有此意,因此沒有和旁人提起。
不過到了這樣緊關節要的時候,他也顧不得太多,當下將皇帝給自己的許諾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林遠志聽完,心內更是擔憂:“岳父大人,您還是儘快和陛下辭掉南康知府的職務,要不然,可就真的大難臨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