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 錯綜(第1/2頁)
章節報錯
畢綏南就算對政事再遲鈍,也明白了女婿的擔憂。
他本就對這個南康知府沒什麼企圖,聽女婿給了建議,當下說道:“這個沒什麼問題,我明日就向陛下寫奏章。”
林遠志鬆了一口氣,說道:“江南的形勢一向錯綜複雜,陛下又派了幾個親信過去,如今是一潭渾水,咱們萬萬不能涉足進去。”
畢綏南深以為然,林紫蘇卻是說道:“風聲傳了出去,如今外公再上奏章,怕是已經晚了。”
林紫蘇的這句話無異於一句驚雷,眼見著外公和父親都看向自己,又補充道:“外公向陛下建言開放海禁,就算外公不去搶他們的位置,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再說,外公一旦推辭,陛下只會以為您不堪大用,怕是也不會再用心維護您。”
林遠志素知自己的女兒對政事頗有見解,問道:“大姐兒,那依你看,此事該如何應對?”
林紫蘇目光炯炯的看著畢綏南,說道:“開弓沒有回頭箭,外公既然提了開放海禁,那就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做出一番成績。只要有陛下庇護,想來那幫御史言官也不能拿您怎麼樣。”
話雖如此說,朝政風雲變幻,林紫蘇的猜想,似乎是全部落空了。
皇帝將參奏畢綏南的奏章壓了下去之後,御史們並沒有偃旗息鼓,而是又糾集了幾個朝臣,洋洋灑灑地寫了十幾份奏章,透過通政使司和都察院遞了上去。
這次不但繼續參奏畢綏南私通海匪,還將敦王謝晞捎帶了上去。
說是畢綏南是未來敦王妃的外公,兩人對皇帝立儲不滿,這才內外勾結,意圖對太子不利。
御史們說的篤定,還說謝晞前些日子去了江南,就是想提前在江南佈局。
就在當晚,宮裡傳出來一個小道訊息,太子謝曜去見了皇帝,言道謝晞立身不端,不應該在摻和在和北狄的和談之中。
皇帝極其爽快的答應了謝曜的請求。
雙方在和談的焦點其實也就那幾項,沒了謝晞的攪合,和談的進度進行的極快。
在內閣的建議下,謝曜做了巨大的讓步,不過兩日的時間,謝曜就和北狄的三王子敲定了和談的草案。
大衍和北狄邊關停戰,結為兄弟之盟。
大衍責令烏普部落退出北狄,自此之後,北狄也不再入侵大衍,雙方休兵罷戰,互不侵犯。
謝曜又以金瀾關以北難守易攻為由,潞原境內六城,皆劃給北狄。
雙方開放邊關互市,促進物資交流。
在有心人的散播之下,和書上的一些內容迅速流傳了出去。
“北狄常年犯我大衍,卻始終屢禁不止。自此之後,北境可高枕無憂矣。”
“是啊,聽說北狄的馬匹便宜,我估摸著,日後可以販些馬匹來賣。”
“官家慧眼識人,太子英明神武,果然是一國儲君的風範。”
當然,謝曜也知道割地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因此對外間說時,不說割讓六城的事情,只說是太子殿下仁德,解了邊民戰亂之苦。
一時間,朝野內外,對太子皆是交口稱讚。
就連一向對謝曜頗有微詞的錢敏中,也沒有再說些什麼。
這樣的一封和書,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就差皇帝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