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再回長安(第三更,求月票)(第3/3頁)
章節報錯
不過金蓮神座、西方神泥和貝葉佛經,他倒是很想要。
前者很可能是一株仙根金蓮練成。
對靈根,徐君明有收集癖。
而西方神尼乃是土屬神物,可以拿來讓龍帝祭練大五行神光。
至於貝葉佛經,雖然是佛門功法,卻可以拿來做參考,填補崇山門下功法的缺憾。
搖了搖頭。
“還是等突破真仙境的時候,再來謀劃吧。”
一道遁光劃空而過,時隔七年後,徐君明再次回到了長安。
街頭熙熙攘攘,一切都跟他離開的時候沒什麼不同。
走到崇山書院所在的街道,車林馬蕭,人流擁擠的畫面,瞬間映入眼簾。
雖然人多,卻沒有絲毫混亂。
近百位身穿統一淡青色劍裝的男女弟子,維持這現場的秩序。
時間不長,寬敞無比,高掛崇山書院匾額的大門外,出現了徐君明上一世中熟悉無比的畫面。
一個個年紀幼小,揹著書包,做學生打扮的孩子,在各自老師的帶領下,分別交給她們各自的家長。
半個時辰不到,放學後的書院門外,再次恢復了平靜。
七年的時間,徐君明當年收養的孤兒中,沒有資質成為修士的人,已經步入社會。
他們都有不凡的武藝,而且識文斷字,有一定的知識。
對比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很容易就能賺到不菲的身家,成為蜀山世界的富裕階層。
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廣告了。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把孩子送進崇山書院,尤其是那些貧困階層。
尤其是隨著書院不收學費,學生有免費三餐,表現好還有銀兩發放的訊息,越傳越廣。
不僅長安城內的人家,甚至周圍數百里內,都趕著牛車把自家孩子送來。
令人奇異的是,不管吞進去多少人,崇山書院仍然是當初的規模。
好在也沒發生誰的孩子丟失的事情,時間一長,人也就習慣了。
徐君明隱去身形,邁步進入書院。
在門口還不覺得什麼,但穿過一座月亮門,來到前院的時候,眼前的空間瞬間開闊起來。
足足數萬畝的土地上,一如徐君明上一世的大學校園。
精心設計的園林景觀,間雜多種多樣的教學建築。
不過並非鋼筋混凝土,而是飛簷斗拱的宮閣樣式。
在這宮閣建築中間,無數身穿相似服裝學生,或打飯,或練武,或交友,足有十數萬之多。
書院的規矩是,每月可以回家探親一次。
如果家太遠的話,自行決定。
即便如此,也必須輪換著放假,否則十幾萬弟子一股腦放出去,最後出什麼問題,誰也無法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