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資本陷阱【求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實擔心的是他們突然湧入進來了,那麼市場就好玩了,會一團亂,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快速吞了一些領域,然後重組,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玩法。
九十年代到千禧年初,其實大部分都是咱們國內自己人在玩,因為那時候老外沒發現咱們的潛力。
你只要細心就會發現九十年代發家的企業家,基本沒外資背景,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到了網際網路時代,九十年代最末期一些外資突然湧入了。
張X陽,李x宏,小馬哥,傑克馬,大強子等等一批人,都是拿到了國外風投的錢來運營企業的,他們最多算有股份的小股東和打工人。
這些資本很直白,就是投錢找人去做事,或者看你專案不錯投錢吞併你的企業。
陳實想確認下,千禧年他確認一次了,來的人還是少,過了一年,一年一變化的21世紀,現在有多少人進來了,陳實知道自己可能要面臨更多的對手了,而這批來的人,首先先來帝都,混圈子,京圈這兩個不是白叫的,圈子最牛的都在帝都。
混完圈子在去長三角和珠三角,這混子說白了為了結交一些能幫他們解決問題的人,比如陳實找到的馬峰,先找個可以用錢幫忙解決問題的人,是基本所有資本的共識,國內外都一樣。
有人會說國外會好點,那你可能不瞭解一個國外富豪在老米做了一個和大強子之前被爆出的事差不多的事,比大強子那個嚴重多了,結果無罪釋放,然後那個富豪說了一句我不小心摔倒摔進去了,不怪我。
你現在知道了嘛,摔倒也能摔進去,這特麼牛了,但凡有條底褲都難以摔進去,真是神操作。
咱們國內的財團,基本出國,首先結識的就是律師和醫生和記者,因為這三個職業在國外都屬於圈子廣的,尤其是律師,那是黑白通吃的主,其次是醫生,都是混圈子,看你怎麼混,最後都是需要錢開道,給多給少罷了。
至於說國外孩子十八歲就離開家和父母分開自己養自己的,以前是一些有心之人用這個說我們教育的問題,可現在大家基本都知道了,別說國外,國內也一樣啊。
父母窮,孩子肯定早當家啊,孩子沒啥壓力的學習之類的,當然了,沒錢還上啥輔導班和興趣班,這些謊言當年是因為資訊傳播慢,而且早期出國的都是去打工的,沒啥錢,現在大部分人出國都是旅遊散心和投資的,性質不一樣,看待事物肯定不一樣了。
現在大家也都懂了,老外有錢的送孩子去各類補習班,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然後給孩子鋪路,給孩子買房買車,沒錢的那就快樂教育快樂童年,長大早早去社會工作。
這裡要提一下,發達國家比我們進入消費負債率時代要早很多,比如一些六零後出生的老外或者更早出生的,他們當時已經在透支消費了,就是用信用卡之類的,然後沒錢買房,信用卡就是用明天的錢在今天花,然後就還債,08金融危機就體現出來了,玩崩了。
在直白說,國外老賴突然多了,不還了,還不上了,看起來大家很有錢,但都沒錢。
一群人結完婚就租房子住,然後孩子大了,一家還是租房子,孩子不想和父母一起住了,出去和朋友合租,他們對家的概念是模糊的,因為沒家啊,都是租的。
有錢的比如大家知道的蓋茨這類富豪,暑假讓孩子去漢堡店體驗兩天工作,一群安保看著,擺拍一下上傳到網上,好像他孩子也很獨立,和其他孩子都一樣。
這讓更多沒錢的老米家長更相信,孩子大了,自己出去吧,我也沒錢,蓋茨家都那樣。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資本陷阱,就是給你一個答案,讓你照做,比如我和我老婆都是學霸,我孩子卻學習普通,算了,我們想通了,讓孩子快樂就好了。
敲重點來了,讓孩子快樂,讓孩子快樂,這幾個字哪裡有問題沒有?當然有,讓孩子快樂,那是孩子,孩子長大了呢?沒學上,沒一技之長,那就是大人和小孩都不快樂,誰快樂了?
資本們快樂了,他們的孩子又減少了一群對手,可以繼續用知識和各類從小學習的特長之類的來管理和賺取普通人孩子的錢。
而那個說自己和老婆都是學霸的父母,你們可以想象一下,他們的孩子真的普通嗎?
智力沒問題的前提下,從小可能就是雙語家庭教育,即使孩子學習不好,也會快速給孩子選擇其他方面的學習方向,比如金融,體育,文學等等,還會用一些捐贈等方式給孩子獲得一個不錯的名牌大學。
孩子畢業後要麼靠父母人脈創業或者繼承父母的產業,要麼去一些公司,靠著學歷和父母的人脈成為管理層,這樣孩子確實一路快樂成長,因為對手少了很多,但很多人真的只聽到了快樂成長,讓孩子玩吧。
學習不好無所謂,也不用補課,快樂就好,也不去發覺孩子其他的特長,孩子快樂就好,大部分孩子小時候都是貪玩的,如果不去給予一些管理,那麼長大就像花嬌一樣了,花嬌還算有家底能夠她折騰的。
可沒家底的,只能後期自己努力了,覺悟的早孩子會自學,覺悟的晚就一直要吃最大的苦,然後賺最小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