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變相幫了高歡一個大忙,否則乾朝這邊,還真不好對藩屬解釋。

軍情司印度處,在探知了英法的宣傳後,連夜將加爾各答港內三艘戰艦改了船號。

在多年以後這次偷襲,到底給乾朝帶來多大損失,一直是件歷史懸案,有研究戰史的專家認為協約國偷襲,乾朝損失三艘主力戰艦,皇帝陛下憤怒宣戰。

也有一些專家,認為乾朝根本沒有損失,他們從浩瀚資料中,尋找到一絲蛛絲馬跡。

在這部分人中,有一名學者研究的最為深入,甚至找到了五十年前的造船資料,發現了重要證據,不過就當他想要召開記者會,宣佈他發現加爾各答事件是個陰謀時,隔天卻溺死在了浴缸裡。

“可汗,我們也不清楚。”英國顧問道:“如果需要海軍幫助,那麼就需要可汗,至少攻下胡格利河口西岸的乾軍炮臺。”

恆河是印度地區的大河,地位類似於中國的長江和黃河。

雖說胡格利河是恆河入海的一條分支,並不是幹流,但是依舊相當的寬闊。

這時,巴赫什重新拿起望遠鏡,觀察著加爾各答,發現胡格利河上,居然還有一座浮橋沒有拆除。

巴赫什沉思起來,片刻後,對左右各人道:“本汗要攻下加爾各答,關鍵在於渡過胡格利河。對面加爾各答城內乾朝的駐軍只有六千多人,只要我們渡河,他們根本無法阻擋。”

在他身邊的長子拔都赫赫道:“父汗,胡格利河上還有一座浮橋,給兒臣三千精銳,兒臣衝過河去!”

巴赫什內心有些失望,沉聲訓斥道:“哼,乾人留著浮橋不燒,就是因為他們兵力不足,無法分散防守,所以希望本汗強攻浮橋。你這個提議,愚蠢至極!”

拔都赫赫羞愧的丟下頭去,又一次遭受了不小的打擊。

巴赫什注視著寬闊的河面,半響沉聲說道:“河面寬闊,渡河必須要有足夠的船隻,最後是有戰艦掩護。”

說著,巴赫什一揚馬鞭,“先攻打河口西岸的乾軍炮臺,為聯合艦隊開啟進入胡格利河的通道,有聯合艦隊掩護,我們渡河輕而易舉。”

協約國的前鋒要渡河攻擊加爾各答,主要有兩個方案,一是強渡,這必然會遭受乾軍的激勵阻擊,巴赫什必然損失慘重。

第二個方案,是攻下加爾各答港西側,也就是胡格利河口西岸的乾軍炮臺。

這樣一來,乾軍的炮臺就無法封鎖海港入口,聯合艦隊就能沿著西岸,衝入胡格利河,然後掩護協約國的步兵渡河。

這個方案,將大大減少,協約國步兵在渡河時的損失。

巴赫什說完,看了有些喪氣的兒子一眼,沉聲喝令道:“拔都赫赫,本汗令你率領三千精兵,給本汗攻下西岸的炮臺。”

拔都赫赫轉憂為喜,精神大振:“兒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