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出兵西域(第1/2頁)
章節報錯
乾朝和準格爾汗國趁著開戰之前,各自拉攏著青海、烏斯藏等地的蒙古和藏人部落。
對於乾朝而言,只要這些部落不插手即可,可對於準格爾,則希望這些部落,同他們一起與乾朝作戰。
很顯然,準格爾除了與這些部落,同屬蒙古一系外,在拉攏時,優勢相當不明顯。
就在僧格派遣出使者,出使烏斯藏和玉滋時,乾朝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時間到一六五九年隆武九年正月,西征軍團所需要的糧食、草料、軍械、軍餉都已經送到關中。
此外,第一批前往西域屯田的軍戶,也抵達長安。
漢武帝徵匈奴,中原大地上,到處都是運輸物資向北的百姓,幾場大戰下來,擊敗了匈奴,可卻也打空了國庫。
準格爾無法與匈奴相比,不過他的距離卻更加遙遠,乾軍的後勤壓力,不比漢軍輕鬆多少。
從去歲下半年開始,乾朝就從湖廣、河南調集錢糧和物資,漢江邊都是拉縴夫的漢子,運輸船在河道內連成一串,絡繹不絕。
在河南進入潼關的道路上,則是騾車、獨輪車,遮道而行,場面極為壯觀。
長安城外,高歡騎馬駐立於山頭,身邊跟著孫傳庭、高傑等人,看著眼前的一幕。
“這次抽調的民夫,以未婚配的青年為主,去了後,便直接組成軍屯,就地屯田,可以節省返回所需要的糧食。”孫傳庭只著隊伍,解釋一句。
這次運送糧草和輜重的民夫,都是響應乾朝建設邊疆的年輕移民。
這樣一來,乾朝就可以兩件事,合成一件,不用再大舉徵調民夫了。
這些青年主要來自人口稠密的湖廣,他們並非以家庭為單位整體遷徙,而是鼓勵那些人丁興旺的家庭,派出一兩個兒子,參與西域建設兵團。
高歡微微頷首,“堵胤錫這個策略很好!如果一個地區的百姓,或者整家遷徙,必然會引起百姓的反對。他們在家鄉有宅有地,不願意去開發邊疆,不願意從頭開始,朝野強制遷徒,肯定引發不滿。”
孫傳庭附和道:”是啊!堵議政利用,每戶分家後,兄弟之間的土地,會比父輩少,鼓勵家庭中派遣一人,情況就不同了。”
高歡道:“湖廣人口眾多,土地國有後,嚴禁土地買賣,人均土地並不多。一個家庭,兒子一多,等分家時,土地就不夠用了。這個時候,家庭中讓一兩個兒子,參與建設兵團,留下的兒子就能分得更多土地,百姓便能夠接受,甚至鼓勵自家孩子參與邊疆的建設。”
孫傳庭對於堵胤錫的政策,也比較欣賞,“堵議政真乃宰輔大才。”
高歡深以為然,這或許是今後,前朝解決人口資源問題的一個思路。
現在天下太平,各省人口增長,老子分二十畝地,有兩個個兒子,今後每個兒子就剩十畝,再往下去,百姓分得的資源越來越少,就會越來越窮。
屆時工業發展起來還好,能夠吸納一部分農村人口,緩解農家人均田地過少的壓力,若是工業沒發展起來,那天下必定再次陷入動亂。
因此將人口密集區域的人口,以分地為由,向邊疆地區遷徒,或許是個緩解危機,為工業化爭取時間的不錯方案。
這種情況下,父母希望兒子以後能過得好,支援他去邊疆分地,開枝散葉,自家兄弟為了能夠多繼承土地,也會支援自己兄弟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