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三年前,奉教宗的委派,來到乾朝敦促耶穌會,在乾朝傳教。

他到來之後,為了取得進展,立時進行了一些列比較激進的改革,並排擠原在乾耶穌會的成員,借教庭之名,掌握了中國教區的教務。

這些年乾朝允許傳教士傳教後,耶穌會在乾朝的傳教活動,進展卻比較緩慢。

這一是因為一神教的價值觀與乾朝的價值不同,二是因為本土三教對天主教的阻擊,以及高歡暗中阻撓。

高歡知道耶穌會,是教宗面臨新教衝擊,在失去對歐陸的掌控後,進行的策略調整,轉向外部輸出。

這也就是說,耶穌會是西方內部爭鬥失敗後,出現的組織,他們本身就是失敗者。

歐洲都不要的,高歡自然不會要,他絕對不想乾朝的民間,像後世的韓國一樣,被宗教控制。

因此高歡對於耶穌會傳教,設下許多障礙,再加上乾朝社會興興向榮,宗教也沒太大的市場。

乾朝這邊對於天主教,暗中進行排斥,可是教宗卻不願意,失去在乾朝傳教的機會。

乾朝做為世界大國,人口眾多,教宗很重視在乾朝的傳教。

若是乾朝能夠改宗,那麼教會滯銷的贖罪劵,又有銷路了。

不過,教會在乾朝的傳教,卻比其它地區緩慢,而這使得教宗逐漸心生不滿。

約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接受教宗的指派來到乾朝,擔任耶穌會的副會長,並主導傳教事宜。

約瑟來到乾朝後,認為傳教不順利,就在與傳教士太過於遷就乾朝人,使得天主教不夠純正,所以發展速度緩慢。

在他接手教務後,開始改變傳教路線,採取激進的方式傳教,而湯若望等則只負責與乾朝皇帝和高層搞好關係。

約瑟開始在信徒中宣傳滅世,並宣傳神國將要降臨,只有信奉主的人,才能夠躲過滅世,進入神國,從此不愁吃喝,要求信徒不僅自己要信,還要把家人和朋友,一起拉進來信教,給親人也帶去上帝的福音。

約瑟強調,信徒必須將神時時刻刻掛在心中,親人不理解,也不要氣餒,向他們傳教,是在救他們,自己遭受點委屈也沒關係。

當然信教之後,中國的神自是不能再拜,祭孔、祭祖都被禁止。

在約瑟的改革下,一些信徒相信了他的言論,為此不少家庭,因為傳教的事情,反目成仇。

信教的老人,讓兒子啥都別幹,信神啥都有,兒子去要養家餬口,家庭矛盾重重。

為了傳教,約瑟從乾朝的老人入手,宣揚信教後把子女帶進來,是為子孫好,以後進入神國後,啥事不做,只要向神祈禱,就要吃有吃,要喝有喝。

這樣傳教,自然引起了一些清醒之人的反感,激化了矛盾,有一些人離開了天主教,但是留下來的,幾乎都已經被他洗腦。

這使得在乾耶穌會對教徒的控制力大大提升,可是也引起乾朝百姓的反感,甚至引發多起衝突。

這使得耶穌會,在乾的信徒,擴張緩慢,便讓約瑟有些心急。

畢竟教宗讓他接管中國區的教傳教事宜,是想看見成果,而成果的直觀體現,就是信徒數量的增加。

這讓約瑟很著急,他知道如果幹預官府的審判,肯定會引起官府的不滿,但是他傳教,確實需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