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土地政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這三點,周延儒有些不明白,高歡為什麼不全盤接受自己的方案。
“為什麼?”周延儒內心吶喊,有些懷疑自己是否該轉型,“難道我不適合做直臣、能臣?”
高歡捋了捋鬍鬚,對周延儒道:“歷代以來王朝興替,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兼併。幾千年來我們反覆在上面栽跟頭,到了現在還不吸取教訓嗎?朕的意思是將這些土地的租種權,分給有功之臣,建議他們組成集體農場提高效益,每年收取分紅。另外多出的土地,則採用國營農場的模式經營。”
幾千年來,土地兼併是每個王朝中後期都要面對的問題,高歡決心解決這個問題,便是逐漸將土地收歸國有,由他來當最大的地主,禁止百姓交易土地。
這樣一來,百姓不管在外面混得怎麼樣,回到村裡都有幾畝地可以耕種,不至於沒有生計,而這便是社會穩定最後的壓艙石。
若是允許土地買賣,百姓失去了土地,再城市也找不到生計,回村裡又沒地種,便會成為流民。
當然,現在的土地除了耕種之外也是資產,是百姓遇見災難後,能夠拿去換錢,渡過難關的資產。
高歡禁止買賣的話,就需要進一步調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增加百姓的收入,還要建立救濟和保障制度,否則百姓家中變故,需要一大筆錢時,又無法將土地變賣折現,造成無法渡過難關,便必然怨恨高歡。
這樣一來,高歡想法雖好,但推行的政策,在百姓看來,便可能會是一條令百姓不能理解的惡政。
周延儒聽了高歡的話語,也不敢辯駁,只是道:“陛下考慮的周全,只是將士們只有租種權,土地不能買賣,恐怕會讓他們失望啊!”
唐國的李際遇都將土地分給軍隊,高歡把土地給軍隊,卻又不許他們買賣變現,軍隊覺得自己得到的少了,自然會心生不滿。
這點高歡其實早就想到了,於是沉聲道:“這就需要朝廷將農場辦好。將士們將田地租出去,佃戶辛苦一年只能勉強餬口,將士們也得不到多少租子。若是將農場辦好,僱工收入增加,將士們每年分紅的收入都多於將田地租出的收入,而且不用自己管理田地,也不用自己去派人收租子,他們自然會擁護朕的決策。”
周延儒道:“若是如此,朝廷的壓力就大了。”
高歡看了他一眼,沉聲說道:“因此朕需要一員能幹實事,有能力經營好河東的布政使。內閣可有人推薦?”
幾人相互看了一眼,立刻意識到這是個挑戰,也是個機會。
高宏圖說道:“陛下,臣推薦夏完淳。當年朝廷恢復豫東,挑選一批年輕官員擔任縣令,夏完淳的政績排在首位。”
周延儒也推薦道:“陛下,成推薦楊文聰!河東一地靠近前線,還是需要一為老臣來治理。”
高歡聽了兩人的建議,捋了捋鬍鬚,都不太滿意。
夏完淳能力不錯,不過太年輕了,這麼快就當布政使,並非一件好事。
至於楊文聰,行政的能力差了點,畢竟布政使得職責,乃是治理一方。
高歡忽然道:“怎麼沒人舉薦孫可望?”
“孫可望?”周延儒等人都不說話。
李巖道:“陛下,孫可望的能力確實不錯,不過他畢竟是西軍投降過來,而西國又未滅,所以大家對他不太放心吧。”
高歡聞語一揮手,“布政使不得插手軍事,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樣吧!就讓孫可望擔任河東布政使,楊文聰擔任河東巡撫,至於夏完淳,他年紀輕,不宜升遷過快,就繼續留在中央吧!”
(求月票,推薦,追訂,感謝益都生員的500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