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李際遇巡視河東(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推行這個策略,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土地分給軍隊後,使得許多百姓輪為軍隊的佃戶,造成了百姓的不滿。
凡事就怕對比,秦國能夠推行耕戰,一是秦朝有函谷之固,給秦種地有個安穩的環境,不用擔心受到戰爭的波及,許多趙、魏、韓的百姓都逃到秦國,給秦國人種地。
二是,那時後關中土地肥沃,百姓雖然要給秦國人交很重的賦稅,但是土地的產量高,交了之後依舊能夠生活。
三是,關東六國對與百姓的壓迫,比秦國還重。
這樣秦國才能形成秦人負責打仗,六國流民給秦國種地的局面。
現在情況則不同,一是關中土地貧瘠,佃戶給軍戶上繳佃租後,生活過得十分貧苦,二是乾朝那邊百姓過得太好,不僅沒人往關中跑,關中的失地百姓,反而往乾朝逃。
這次高歡收復河北之後,有足夠的土地分給軍隊,還能拿出土地來吸引流民百姓,引得不少唐國百姓向乾朝逃離。
牛金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方案,便是斷絕與乾朝的往來,封鎖國境,並開辦唐國的官方報紙,大肆汙衊乾朝。
不過唐國沒有向乾朝一樣大力發展教育,國內文盲高達九成九,讀書人又不太好糊弄,所以效果並不理想。
對唐國而言,關中地區還好管理,封閉關隘之後,可以讓百姓逃不出去,也無法獲得外界的訊息,只能給軍戶種地,可是河東地區,就不太好控制了。
清軍撤離河北後,河東的清軍無心經營,對於地方控制很鬆懈,大量唐國控制區的百姓,便先跑到清軍控制區,然後繞道跑到河北。
現在乾朝正欲將河北建設成攻擊關外的基地,乾軍不僅為逃亡過來的河東百姓修建房屋,還幫助他們開墾荒地,組建國營農場,安置這些百姓。
一年多來,清軍控制區域的百姓往河北跑,唐國的佃戶也往河北跑,讓李際遇損失了十多萬人口。
晉西南,平陽府,臨汾縣。
李際遇領著牛金星等人正視察汾水河畔的軍田,關中的良田少,為了穩定軍心,河東的良田也大都賞賜給了軍隊。
這時李際遇領著一群人來到田間,一名老者領著幾人戰戰兢兢上前磕頭,“草民叩見皇帝陛下。”
李際遇微笑道:“老丈,你家裡誰從軍呢?”
“回稟陛下,草民的大兒子,二兒子都是官軍,得到六十畝軍田。”
李際遇滿意的頷首,看著附近的土地,不禁皺眉問道:“老丈,你這片土地,怎麼沒有種完啊?”
老者道:“陛下,草民年紀大了,家裡沒有勞力,也沒找到佃戶,便只能讓地慌著。”
李際遇聞語臉色有些難看,關中到是人多,可是他不敢放到河東來。
這邊唐國無法封鎖邊境,佃戶來後,肯定會被條件更加優厚的乾朝吸引過去。
這時牛金星不禁對老者道:“老人家放心!陛下很快就會給你們分配佃戶,讓你兒子好好為陛下效力,不用為家裡擔心。”
李際遇在臨汾巡視一遍,發現逃民現象十分普遍,心裡不禁十分不快。
牛金星道:“陛下,河東百姓逃走,主要是清軍沒有控制邊境。清廷已經無心守衛河東,這將是我大唐的巨大隱患,臣以為不如向清軍索要河東,把河東全部掌控在大唐手中。”
(求月票,推薦,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