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是如此,那高歡在政治上,便真的被動了。

不過,以清軍的狡詐,如果真抓到高有才,肯定早對他下手,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了。

高歡站在江防地圖面前,黑著臉,不禁咬牙道:“看來還是虛儘快渡江,讓他們閉嘴!”

現在南京造謠很兇,主要是隔著一條江,只要大軍過江,保準讓他們啞口無言。

屆時,不管是造謠,還是卻有其事,對高歡而言都容易解決。

……

江南。

東林黨散播的謠言,很快就傳遍東南,使得輿情逐漸改變。

這時,在鎮守勳臣趙之龍府邸,一群人在花廳內鬨笑。

“錢閣老這一計,真是妙啊!現在江南已經無人再提,我們提前擁立之事,都再談高歡是否像他父親高有才一樣,投降了清軍!”鄭芝龍笑道。

錢謙益喝了口茶,放下茶盞,笑道:“我們各家的印刷工坊,還需加把勁,印跟多的黑料,編寫更多的書籍出來,把高有才開城投降,這件事情落實。”

朱國弼笑道:“閣老放心,我已經讓人編寫《北都失陷記》,馬上就能印刷出版。”

錢謙益道:“江南這邊的輿論已經完全轉變,下一步便是將更多的書籍和冊子,送到江北和其它各省傳播!”

朱國弼等人仗著有水師在江上,高歡不能過江,肆無忌憚的造謠汙衊。

這時,江南各地,國安司的細作,化身食客、工人在各種酒樓收集著情報,潛入工坊幫忙印刷,收集著資訊,以便秋後算賬。

三月間,在東林黨的推波助瀾下,各種對高有才的汙衊,已經傳遍了天下。

這時,在長江口,崇明外海上,一艘從天津南下的海船,在崇明島靠岸。

海船上,高鐮扶著骨瘦如柴的高有才,從船上下來。

“沈司業!這一路多謝你對我們父子的照顧!”高有才下船後,向一名四五十歲,身材卻十分健碩黝黑的漢子行禮,一臉的感激道。

這人叫沈廷揚,崇明人氏,曾擔任中書舍人,戶部郎中,大理寺少卿等職務,現在是國子監司業。

崇禎年間他建議開海運,以供遼東糧餉,可惜遭到東南利益集團和漕運集團的反對和迫害,被排擠到了國子監。

不過崇禎並沒放棄漕糧海運,沈廷揚和他的家族,一直都在默默走海路給北京運糧。

這次北京失陷後,他從北京逃出,遇見了高有才父子,敬佩高有才抗擊滿清的事蹟,知道高有才是陪著崇禎走到最後的大臣,所以冒險帶著高有才父子,在天津登上沈家的海船,走海路回到崇明。

(更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