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詢和東林放棄北京朝廷,意圖在崇禎朝覆滅後,在南京另立新帝,從而控制明朝政權。

在這一點上,高歡與侯詢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如今的北方防線洞開,完全無法防守,崇禎朝廷覆滅已經成為定局。

除非崇禎決定南遷,放棄北京,前往南京,否則誰也救不了他。

侯恂和東林黨,沒打算救崇禎,高歡同樣也沒這個打算,而是尋找朱由崧,將這個法統繼承順序靠前的藩王,掌握在手中。

屆時,崇禎朝覆滅,有福王在手,誰都爭不過高歡。

這點怕是東林沒有想到的。

當然,若是崇禎或者崇禎的兒子,能夠逃出來,那就另說了。

……

洛陽城外,自治軍校場上。

高歡領著眾將,正進行一場試驗。

這時,一隊名士卒正給幾個木人偶,穿上盔甲、戰襖,高歡則對眾將道:“自遼事起,官軍與建奴作,屢戰屢敗。這些年下來,建奴繳獲的盔甲,裝備八旗都還有富餘!”

說著,高歡指著穿上甲冑的人偶,沉聲道:“現在建奴八旗,以滿八旗裝備最為精良。其旗丁作戰時,普遍裝備鐵甲、棉甲,天冷了還能再穿一件棉襖。就是這個樣子,不好看,可防禦相當可觀!”

郝搖旗皺起眉頭,“穿成這樣,豈不是刀槍不入?”

高歡道:“試一試便知!”

語畢,高歡一揮手,領著各人站在一邊,便見一對士卒,用弓箭、鳥銃、苗刀、長槍、標槍等自治軍目前裝備的兵器,對人偶一一測試。

不多時,士卒測試完,便有軍官檢查道:“弓箭三十步透一重甲,未能破防。”

“苗刀未能破防!”

“長槍透兩重甲,又輕微損傷!”

“標槍透一重甲,未能破防。”

“鳥銃,三十步透棉衣、一重甲,十五步透棉衣、兩重甲,有致命損傷。”

聽著測試結果,眾將一眾騷動。

“只有火銃能破防,可十五步,幾乎貼臉了。”袁宗弟皺起眉頭,有些震驚道:“督軍,這仗沒法打啊!”

高歡也神情陰沉,不過遂即卻又道:“破不了甲,便用鈍器砸,這個本督來想辦法。”

洛陽四塞之國,高歡收復洛陽後,便開始有意識的將在許州、登封等地的工坊、講武堂、書院向洛陽轉移,同時命令豫東各州縣,屯集守城物資,組織莊丁進行守城演練,防備清軍渡河後,劫掠軍政府治下的州縣。

洛陽之東,偃師縣外,邙山上的礦場,重新開始開採,近萬名曠工,礦鋤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不絕於耳。

在礦山腳下,一群木匠和泥瓦匠,正修建著高爐、廠房、宿舍。

“督軍,這一片建起後,洛水北岸是冶煉場,南岸則是兵工作坊。”李巖跟在高歡身後,一邊走,一邊介紹著軍政府的規劃。

高歡微微頷首,“礦場、冶煉、兵工坊放在一起,能夠減少運輸成本!冶煉廠建好後,能出多少鐵,兵工坊能造多少鳥銃?”

李巖道:“工科的規劃,是年產六十萬斤。兵工坊每月造鳥銃三百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