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崇禎元年大旱(求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快,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多條寬闊的水泥大道幾乎同時開始修建,超過一百萬的精壯勞力投入其中,這絕對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整個工部、戶部、少府幾乎忙成一鍋粥,京城的朱由檢也透過錦衣衛、東廠時刻的頂著各地的動靜,內閣,六部九卿等人也十分關注。
結果工程從六月份開始一個月的時間裡,各處開工的地方被斬首的小吏近十人,官員這一次倒是都能管住自己的手,沒有敢亂動,被處理的僅僅有一人。
看來這次的京察和大計效果很不錯,吏員的整頓也很不錯,黃立極等人對於這樣一個結果是極為震驚的,對於賑災他們這些人都是有經驗的,可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清正廉潔的賑災。
看來這次前所未有的對全國吏員進行大規模整頓的效果很不錯,說到吏員整頓,眾人不由得想起到現在還在南方忙碌的刑部尚書,戶部尚書郭允厚在處理完南直隸後就回京了,所有事情都交給刑部尚書鄭三俊。
前段時間他那剛剛到京城的奏摺裡說,他目前在南方的整頓已經到了兩廣,現在只剩下西南三省,他預計還要兩個月就能處理完所有事情,以後便可回京。
在之前整頓之時,朝廷已經將這次的整頓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所有的吏員了,只要有違法亂紀之事,就絕不放過一個,到目前為止,整頓的效果極為明顯。
朝堂之上的諸多大員也很早就明顯的感覺到了不一樣,現在佈置到地方的事情完成的速度幾乎是以前的一倍,透過他們和自己“關係密切”的地方官的交流,他們也都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吏治得到整頓的結果,一些拖後腿的人都被清除了。
但同時一個問題也顯現出來,全國各地的地方官都在上奏請求重新選拔吏員,現在他們手下的吏員實在是太少了,遠遠不能完成縣城、府城、省城的日常事物,即便是剩下的吏員忙前忙後,一人當做三人使,各地的日常任務現在仍然大大滯後。
這件事情幾乎從三月份就開始出現了,朝中的諸位大臣也都十分著急,紛紛向皇上請求解決此事,可惜朱由檢一直拒絕,現在不是處理此事的時候,朱由檢明白若是想要達到他想要的結果,現在的自己根本就做不到。
自己的權勢、威望還不夠大,或者說是全國各地的精兵一直都在忙碌,抽不出空,先等等。
更何況據錦衣衛的彙報各地的吏員遠遠沒有這些文官上奏所說的那麼嚴重,各地剩下的吏員大約有以前的四分之一,這些人處理諾大一個縣城的確有些捉襟見肘,每個人都極其忙碌,但是畢竟還是可以忙的過來。
以前縣城的一些配置都是有點兒多了,皆是人浮於事,每天打卡上班,無所事事,簡直是浪費朝廷的俸祿!
當然朱由檢並不覺得一個縣配置這麼一百有餘的吏員很多,不僅僅是不多,而是太少了!問題的關鍵是他們的事情太少,管的東西太少了。
他們能管的僅僅是這麼一座縣城,僅僅是全縣一成左右的人口,那其他的人呢?
該死的皇權不下縣!
想到這裡,朱由檢就恨的牙癢癢。
因此朱由檢看來,他們現在剩下的這四分之一就再堅持堅持,再堅持一段時間,朕就會給你們補齊。
朱由檢是這樣想的,朝堂上的一眾官員可不知道,皇帝雖然否決這項提議,可他們不會就此放棄,再加上從地方上來的奏摺可謂是源源不斷,每天都有,而且越來越大,地方上的官員也迫切需要補齊吏員啊!
自從整頓吏員後,他們就忙成狗,每天早早剛到辰時就起床做事大約七點,晚上還要忙的很晚,有時候甚至差一點兒就到亥時大約九點,下面人手少,上面又催的急,這是自己這個堂堂一縣百姓之青天應該做的事情嗎?
難道不是應該每天早上巳時九點起床用飯,之後泡上一杯茶,拿上一份邸報,慢悠悠的看著,靜靜的等待午飯,下午還可以在後花園轉轉,晚飯用完,就回家睡覺嗎?
至於做事,那都不用自己做,有下面人替自己去做的。
現在怎麼成了這個樣子?
這樣的生活他們實在是受不了了,他們疑惑這都幾個月了,京城怎麼還沒有動靜?只要有權力上奏的,他們就鍥而不捨的送奏摺。
可是皇帝不管此事,中央的一些官員也沒辦法,如此幾次後,黃立極等高官漸漸覺得事情有些不對了,這裡面定然有陰謀,皇上這是有問題啊!
於是之後的上奏他們也就不再參與了,很快的從中抽身。
這一次藉著以工代賑之事,北方多地的官員再次開始大規模的上奏了,京城的不少官員藉著七月一號這一天慣例的大朝會,再次請求朱由檢為各縣補充吏員。
可惜再次被朱由檢給斥責回去。
退朝後,朱由檢回到乾清宮,看著桌子上厚厚的一摞請求增加吏員的奏摺,他揮揮手,王承恩、高起潛連忙將奏摺抱走。
朱由檢心中一嘆,現在各地的吏員基本上都是做實事的人,朱由檢也不想讓他們這麼辛苦,可朕也無奈,你們再等等吧,再堅持堅持。
用不了多久,朕就要行動了,到時候若是那些人敢反對,朕就用手中的刀槍來告訴他們,他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
求訂閱,求打賞,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