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崇禎元年大旱(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便周皇后生產的日子越來越近,朱由檢恨不得每天都待在坤寧宮。
即便他將大多數的小事交給內閣,但是他還必須要處理一些大事,他要把控全域性,現在的大明正在進行的大事情已經相當不少了,而且都是朱由檢一手推動的,更需要他來進行把控。
尤其是現在陝西的旱災越來越嚴重,已經擴充套件到幾乎全省,據徐光啟所說,如此旱災之下,陝西的紅薯、土豆這些新作物具體的產量恐怕跟不好說。
這就讓人很擔憂了,在這種情況下少府也在不停的調運糧食前往陝西,以工代賑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原本計劃的五十萬難民到了現在已經漲到了一百五十萬,其中精壯三十餘萬。
不得已之下朝廷繼續加大對陝西的支援力度,不斷擴大以工代賑的規模,少府在陝西建立的水泥廠已經超過三十家,在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撐下,各條大路的修建進展十分快速。
然而此次的乾旱遠遠不止如此,今年的旱情範圍格外的廣,不僅僅是陝西,還有山西太原、大同,北直隸真定府、河間府、保定府以及宣府鎮,這些地方的旱情同樣十分嚴重,這段時間朱由檢收到大部分的奏摺都是彙報這些地方的以工代賑進展情況的。
如此大規模的乾旱在大明歷史上也是少有,就連大明市面上的糧食價格再經歷了長達一年之久的下跌,也開始了上漲。
這樣的乾旱說實話讓朱由檢有些措手不及,現在也才是僅僅崇禎元年,小冰河的影響完全沒有到達頂峰,乾旱怎麼就如此嚴重,已經蔓延陝西、山西、北直隸三省,這之後可該怎麼辦。
怪不得歷史上的一些大名鼎鼎的起義軍大多數都是在崇禎元年、二年起兵的,例如明末農民起義初期的領袖闖王高迎祥就是這個時候起兵的。
雖然之前已經在陝西開始了以工代賑,但是朱由檢還是不放心,朝廷必須全力來賑災,這僅僅是個開頭罷了,必須要行成一批極有賑災經驗的官吏,這些人在之後的十數年裡可是有大用的。
在六月初,朱由檢就專門針對此事召開一次小朝會,為了更方便的在多地進行大規模的賑災,朝廷確定由工部尚書徐光啟為賑災欽差大臣,負責陝西以東各地的以工代賑。
一直因為負責移民之事而留在陝西的的禮部尚書溫體仁同樣為賑災欽差大臣負責陝西的以工代賑。
同時從戶部和內帑共拿出白銀三百萬兩,糧食由少府拿出三百萬石,全力用於以工代賑。
由於採用的是以工代賑,工基本上都是修路,以及水利工程,對水泥的需求量極大,因此少府將在北方五省開始大規模修建水泥廠,完全是不計成本的投入,朝廷已經下定決心,要藉助著這一次機會進行前所未有的道路建設。
原本工部正在進行規劃,尚且很不完備的諸多大路此時也不得不提前拿了出來,只能邊開工邊規劃線路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時候絕對是實行大工程的大好時機,畢竟不用徵發徭役,沒有好大喜功、濫用民力這樣的惡名,朝廷這是在救這數百萬災民啊!
這可是數百萬的難民,其中的精壯恐怕至少也要一百萬,一百萬的勞工想想都令人震驚,這究竟是怎樣的規模。
這次朝會確定這些事情後,整個朝廷都動起來了,在漠南主持移民很經驗的官吏被戶部一封調令到北方各省,徐光啟直接前往真定府統籌陝西以東地區的賑災,真定府本身就是災區,同時這裡也是算是北方几省的中間,各種排程很方便。
同時少府在北方各大省會的大量儲備糧食也開始向四方調運。還好目前少府儲存的糧食絕對是綽綽有餘的,再加上今年的戶部也不缺糧食,畢竟每年要拿給藩王的近八百萬石糧食不用給了。
同時為了維持基本秩序,防止有人趁機暴亂,朝廷對漠南的龐大軍隊進行了調動,從盧象升率領的左鑲軍中抽調一萬五千,大同鎮抽調一萬,京城由黃得功率領的右鑲軍出動兩萬,前往除陝西以外各省維持工程施工時的秩序。
至於龐大的陝西,才是讓人頭疼,這裡的難民太多了。
不過還好半年多以來,三邊總督滿桂做的相當不錯,在甘肅、寧夏、陝西、榆林四鎮進行了大規模的淘汰冗兵、整頓兵備。
四鎮原在冊兵員二十餘萬,滿桂親自進行了兵員審查,結果發現實兵僅有不到十萬人,簡直是觸目驚心。
在朱由檢的支援下,在大同、遼東等鎮的先例下,滿桂對陝西四鎮進行了大刀破斧、徹徹底底的整頓,前往河套地區的第一批移民就是這幾鎮的軍戶。
清理出一大批人後,四鎮開始進行徵兵,可惜的是百姓們的積極度並不高,附近的百姓對九邊的兵印象並不好,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
直到現在四鎮的總兵力也僅有十五萬。當然現在這樣的精銳戰鬥力要比以前強的多。
再加上現在西北的邊防壓力並不大,因此已經變成巨大工地的陝西就需要抽調他們來維持秩序了。
派出軍隊來維持秩序的要求其實是當時在場的諸多大臣聯名提議的,原本朱由檢感覺有些小題大做了,可是當眾人所說自古以來的造反多是起與大規模的工程之中,必須要萬分小心。
現在有數百萬的難民,那就是超過百萬的精壯,如此大規模的人聚集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再加上地方上存在一些官吏貪贓枉法,若是剋扣難民們的糧食,說不定就是官逼民反了。
若是在以前,他們是絕對不敢在皇上面前說官逼民反這一類的話語,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這位皇上和以前的皇帝可都不一樣。
經他們一提,朱由檢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的確是這樣,自古以來這樣的大工程就容易出事情,再加上有天災在,問題更是多多。
遠的不說,近的元末的紅巾起義不就是在元廷修築黃河時,在黃河中挖出了獨眼石人,很快“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話就傳遍天下,敲響了元朝的喪鐘。
朱由檢這才直接動用兩支精銳兵力維持秩序,各地的衛所朱由檢可不敢用,同時還調動錦衣衛、東廠的力量監督各地的工地,若是有官吏膽敢剋扣百姓們的口糧,直接斬首!
這樣安排了下去,朱由檢才稍稍放下了點兒心,若不是不久後遼東就要大戰,自己實在是走不開,朱由檢都想要親自去一趟西安,無論如何,陝西必須要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