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信誓旦旦地說道。

對方見其言詞懇切,不像似在作假,更何況此事有了頭緒後,他在宮中亦有親信在內任職,派人針對性的一查就知。

袁尚眉梢一挑,皮笑肉不笑地說道:“我說嘛,很見其面的二哥,怎麼非得要與我同行,原來是心中早有打算。

如果此言果真,我們兄弟倆就合力一處,將王位奪下,到時兄弟平分江山,共享榮華就是。”

“好,三弟從小便素來聰慧,知道輕重之分,既然如此,咱們兄弟倆們就擊掌立誓,互不攻伐,一致對外。”

袁熙見如此順利的達成目的,心情自然是大好,說話間便伸出右掌來,兩兄弟算是一拍即合,接下來話語間,無不透著幾分親近。

“對了二哥,如果他日楚國來攻的話,你們兄弟該如何辦?豈不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又要丟了江山,做那終日惶惶的喪家之犬。”

袁尚向來做事,行一而謀三,素知人無遠慮,必有之憂的道理,今日見與袁熙談得較好,便將心中的擔憂說了出來。

誰知對方根本就想好了對策,直接脫口說道:

“其實不必擔憂,只要到時高句麗你我兄弟說了算,我們不必等大軍前來,直接派使臣出訪楚國,向其俯首稱臣,每年繳納貢品即可。

這樣的話,楚國無論是誰做主,都不會再派兵前來攻打。而我們只不過每年付出一些財貨,卻能安然享盡百年榮華,豈不是快哉。”

袁尚聞言後,頓時眼睛一亮,彷彿心中點起了盞明燈,有種如夢初醒的感覺。

隨後兩個兄弟,一路上是越聊越嗨,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多虧兩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否則衝動之下,大有焚香結拜之意。

他們此刻儼然成了高句麗國王一般,從南談到北,包括日後國內的治理,兩人疆土的劃分方式,甚至各自的王宮修建樣式。

包括宮內美人選入的流程和歲數等等,都做了充分的交流和互換意見,大有不將任何人,放在眼中的狂妄之心。

......

形勢岌岌可危的魏國,總算盼來了荀彧、荀攸叔侄倆帶來的好訊息,經過他們兩人的無數次努力之下,漢中和益州均同意出兵助魏。

漢中的張魯出兵三十萬,交由劉備的義弟張遼和軍師徐庶率領,七日後將抵達荊州之地。

益州的劉璋也相繼派出三十萬大軍,大將為嚴顏,副將吳蘭、雷銅同往,亦可在數日後抵達荊州。

兩大諸侯的傾力相助,頓時讓魏軍將士們士氣高漲,加上他們自己的六十萬大軍,共計可有一百餘萬。

待面對楚軍八十萬精銳進攻時,也有了充足的底氣與其相抗。立下的大功的荀攸和荀彧,也正隨同兩路大軍返回的路上。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

(本章完)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