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分明是在透過汙衊的方式,好給他一個顏面掃地的下馬威。

他心中嘆到,看來自己這個空架子的大將軍,在士子們面前還是一無是處,根本無法震攝住這些宵小的別有用心。

始終面色平靜地楚風,根本看不出因為汙衊而導致的惱羞成怒,反而站起來朗朗說道:

“讀書人為什麼要讀書?不光為了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更需要的是,要有比常人更強的分辯事非能力。

所以百姓們尊重天下間的名士,就是因為他們站得高,看得遠。

比常人遠懂得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而不是人云亦云,不明真樣便大放厥詞,那樣跟罵街的市井潑婦有什麼兩樣。”

楚風說到這裡後,旁邊的議論、辱罵之聲嘎然而止,大家有些面面相覷。

顯然楚風話裡有話,這些

(本章未完,請翻頁)

士子們自然聽得懂,對方是在指責他們。

也是在人云亦云,在沒有親眼所見之下,開始橫加指責,於是便漸漸閉上了嘴,否則真成了對方所說的市井潑婦。

衛仲道等人神色有些不自在起來,同時心裡也清楚,對方也在說他們,可是這種指桑罵槐的方式,讓他們又無法現場反駁。

始終未不作聲的蔡文姬,頓時再看著他的目光,都開始變得越加明亮起來。

“楚國離洛陽不過數千裡之外,花費月餘的時間便可以到達,就能親眼目睹楚境的百姓生活。

這裡有烏恆、鮮卑、高句麗、東濊以及大漢百姓等,每個民族都是以數十萬到百萬計的數量。

他們相互交錯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相敬相愛,生活幸福。每個百姓不論出身,不論民族,都是一律平等。

如果真像徐幹公子所說的那樣,那可能會樣嗎?

早就是各族人帶著仇恨的情緒,相互傾扎、殺戮,鬧得永無寧日,最後分崩離析,國不成國,民不成民。

事實勝於雄辯!

可以眼見為實的事情,我不屑去申辯什麼,常人們遊山逛水間便可知曉的答案,何論在座的各位才子佳人了!

有戰爭就會有殺戮,但是楚軍所殺的都是衣甲鮮明,手執利器的軍人。

征戰之間,你不殺我,他便會殺你,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和百姓的安寧,所以和平的歸屬永遠只是強者的遊戲。”

“讀書人自會採用和平的方式,憑三寸不爛之舌,去懷柔、勸說對方,而不是妄動干戈,給兩國的百姓帶來血流成河,民不聊生。”

這時阮瑀站起來大聲反駁道。

楚風冷冷一笑,目光就像是在看著個白痴一樣,數息過後,才又說道:

“請問盧植大人可是讀書人?”

“當然!”

阮瑀一怔之下,雖然有些不明就理,看了一眼評判席上,神情無動於衷的盧植後,口中也馬上回道。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