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還要至正年間到現在的秀才、舉人、進士名單,要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朱元璋一臉疑惑的看著陳松。

“陛下,朝廷律法,優待士紳。這些有功名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免稅額度,尤其是舉人往上,免稅額度更是大的驚人。

所以臣必須要知道,如今全天下有多少秀才舉人,多少進士。”陳松說道。

對於前朝的秀才舉人進士,大明也承認。

朱元璋為了能夠讓天下在最短的時間內安定下來,所以不得不承認前朝的這些讀書人。

朱元璋的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這可是一個海量的數字啊,直到現在,大明王朝到底有多少秀才、舉人、進士,朱元璋自己也不太清楚,禮部那邊的名單也不是很全。

朱元璋皺眉道:“常青啊,至於整個大明朝有多少秀才舉人進士,俺也不知道,恐怕禮部那邊的名單也不準確。

這樣吧,你還是先從中都和直隸開始吧,先把這兩處地方搞定。

如果能將這兩處地方按照你章程上的那個形式來辦,成功之後,將你章程上的流程,當成推行天下之法。”

“臣遵命!”陳松只能按照朱元璋說的來辦,畢竟,朱元璋說的也有道理。

“此次事情就由你和老四一起來辦吧,你們所需要的人手,俺會從京營當中給你們調派,總共一千人。

所需要的書吏吏員賬房,俺都會給你們配套完備!你們需要什麼,俺就提供什麼。”朱元璋一臉認真的說道。

“既然如此的話,那你就先下去準備準備吧,聖旨待會就到。”朱元璋對著陳松說道。

陳松行了一禮,退了出去。

走出御書房,陳松直接朝著自己家而去。

坐在前廳當中,陳松靜靜的等待著朱元璋聖旨的到來。

沒多長時間,宣讀聖旨的官員攜帶著朱元璋的聖旨來到了陳松的家門前。

早已準備好的香案擺在大門前方,看著香案身後的陳松一家人,宣旨官員張開手中的聖旨,大聲的朗讀著。

“……委任陳松為稅務督辦總大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宣旨官員的聲音不停的迴盪著。

陳松這次的兼任官職為督察院右督御史,這是僅次於督察院左督御史的官職。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一把手,右督御史就相當於督察院的二把手,但是大部分情況下,督察院右督御史都是加銜的存在。

陳松從地上站了起來,將聖旨從宣旨官員的手中接過。

和宣旨官員寒暄了幾句,目送著他們離開,陳松帶著家人走回了家。

前廳當中,朱靜安坐在陳松的旁邊,嘆了一口氣,說道:“我感覺你是咱們大明朝最忙碌的人,我從來沒有見你閒下來過,不管什麼時候你都要忙,自從你入京以來,就沒見你清閒過。”

陳松的這種忙,不像其他官員,再忙基本上也都在京城當中,陳松的這種忙,差不多大部分都沒在京城。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你夫君我的本事很大!”陳松笑著打趣。

“估計待會兒燕王殿下要來,你先進去吧!”

朱靜安說了幾句勸慰的話,站了起來,朝著裡面走去。

沒多長時間,朱棣果然帶著人來到了陳松這裡。

陳松壓根就不細想,就知道朱棣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