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這些人當中,舉人的數量並不多。

洪武年間的舉人還是非常值錢的,有時候,運氣好的話,能直接外放當縣令。

所以所謂的公務員,這些舉人壓根看不上。

來的人基本上都是那些功名不算高,又或者是一些沒有關係,年紀已大的舉人。

這種人佔了一大半。

工作人員都是陳松從新學學堂中弄出來的,這是新學學生第一次堂堂正正的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穿著統一的制服,整齊的坐在桌子的後面,認真的處理著工作。

光是這份一絲不苟的態度,就讓很多人敬佩。

當然,他們的能力可不僅僅如此。

陳松在廣場上溜達著,看著桌子前面的眾人,開心的笑了。

從古到今,凡是講到治亂迴圈之時,大部分的言論都歸咎於吏治敗壞。

誠然,吏治敗壞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可是最直接的原因。

吏治敗壞,直接結果就是官逼民反。

有很多人改變治亂循壞,可一番努力之後,發現只是無用功。

陳松沒有那麼大的本事,也無法將治亂迴圈徹底的廢除,可卻能把吏治敗壞改變一些。

公務員制度不會將吏治敗壞徹底的消除,可能最大程度程度的減輕。

看著熱鬧的場面,陳松心情愉悅。

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剛剛被任命為禮部主事的齊泰走出衙門,正準備去戶部交接政務,還沒等他往前走幾步路,就看到了廣場上的那些人。

齊泰自然是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心裡也已經有了準備,可在看到的時候,依舊心生不爽。

“此法乃是絕戶計,乃是破壞科舉的絕戶計。

什麼公務員,不過是陳松此子弄出來的障眼法。

還什麼吏可升官,真是狗屁!”

作為正兒八經科舉考上來的官員,齊泰打心眼裡看不起這個辦法。

想要反駁,可人微言輕,實在沒什麼用。

搖了搖頭,心情沉重的去了戶部衙門。

回來的時候,那熱鬧的場面沒有任何消減,甚至還變得越來越熱鬧。

這讓讀聖賢書長大的齊泰心中不爽。

凡是讀書讀多的讀書人,大部分都可以算成保守派。

他們不喜歡變革,他們更喜歡守舊,他們希望目前的這種制度,可以儲存一萬年不改變。

這點,從朱允炆登基之後,開始該用周禮就能看出來。

齊泰也正是保守守舊人士,自然看不慣陳松的公務員之法。

齊泰坐在自己的板房中,橫豎靜不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