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就這樣過去,洪武十六年也這樣靜靜悄悄的而來。

馬皇后扛過了洪武十五年,壽命延長到了洪武十六年。

身體情況比歷史上的好了太多,平日裡按照陳松說的來做,也不至於短命。

歷史總歸有一些改變,相較於歷史上,朱元璋的脾氣好了很多。

馬皇后的去世,是朱元璋脾氣改變的一個點,現在這個點沒有了,朱元璋的脾氣自然就溫和了不少。

新年還沒有過去,京城的街道上,積雪已經被專門的人清掃乾淨。

正是年味濃郁之時,時不時還能聽到鞭炮聲或者鑼鼓聲。

到上元佳節的這段時間裡,正是應天府最熱鬧的時候。

空氣中的硝煙味還在,陳松帶著朱靜安以及自己的兒子,在應天府的街道上轉悠著。

街道上的小販們販賣著燈籠、紅燭等喜慶的東西。

陳松抱著自己兒子,來到一家賣燈籠的攤位前。

陳松左手抱著兒子,右手在攤位上不停的挑選著。

“真是的,按理說,這燈籠得要當舅舅的來送,你的舅舅那麼多,可沒有一個來送燈籠的。尤其是你那大舅,今年怎麼沒了動靜。往年還要到我家來嘮叨嘮叨,今年怎麼沒了影!”

陳松一邊挑選著燈籠,一邊說著。

“常青啊,你在這幹啥?”一道低沉的聲音響起,陳松猛然回頭。

只見朱靜安衝著站在自己身後的朱元璋躬身行禮。

“陛陛下!”

陳松有些尷尬,實在沒有想到能在這裡遇見朱元璋。

朱標站在朱元璋的側後面,馬皇后站在朱元璋的身旁。

幾人臉色平靜,似乎沒有聽到陳松剛才說的那些話。

陳松也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忙道:“見過陛下!”

朱元璋衝著陳松和準備行禮的朱靜安擺擺手,“這裡又不是什麼正式場合,行禮作甚?”

看著陳松右手中提著的燈籠,朱元璋回過頭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後的朱標,“你今年是不是沒給俺這外孫送燈籠?”

朱標有些尷尬的道:“那啥,今年太忙了,一直處理西南送上來的軍報,所以......”

朱元璋白了朱標一眼,然後看向陳松懷中的陳炯昌,笑容出現在臉上,“哎呦,俺的小外孫,都這麼大了!”

朱元璋說著,便伸出了手,同時對陳松說道:“讓俺抱抱!”

講真的,朱元璋很少這樣主動抱孩子,除了他的親孫子之外,至於外孫,陳炯昌還是第一個有這樣的待遇。

陳炯昌也不怕人,在陳松的指示下,脆生生的叫了朱元璋一聲外公。

這可把朱元璋樂壞了,隨手把右手大拇指上的玉扳指摘了下來,塞到了陳炯昌的手中,“喜歡嗎?”

笑呵呵的看著朱元璋,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麼,還是拿了過來,同時脆生生的說著謝謝。

“你的孩子,可比你懂禮數多了。你一天天的,懶得那個勁,待在家裡就沒見你出來過。這陣子,什麼都沒做嗎?”朱元璋抱著陳炯昌,往前走著。

陳松跟在身後,回道:“陛下,臣這幾天在家也沒有閒著,弄玻璃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