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章:彗星撞擊(第2/2頁)
章節報錯
遠離恆星八十多億公里,導致這顆恆星的可視度低的可怕,就是照片經過處理,也才能夠看清上面的顏色和山川溝壑。
“火箭距離目標行星預計剩餘一千公里,開啟自動分離。”
人工智慧的語音還沒有播報完,隕石外殼就擊中了行星,而飛船卻穩穩的停在空中,隨後緩慢的下降到正在無聲震動的星球表面上。
“降落成功,與計劃相符,現在距離目標,訊號發射裝置兩百公里,正在準備釋放無人工程車車前往。”
降落成功的火箭,艙門開啟後,一輛無人工程車跑了出來,開向遠處。
與此同時,火星的指揮中心也收到了轉接資訊,那個電磁波發射裝置已經中斷功能了。
“能被八級地震影響,這說明這個文明五十年前放這的裝置也不怎麼樣嘛。”
黃泉的分析讓李院士也點點頭,現在華夏的訊號發射塔最起碼也能扛個百公里外的大地震吧,這外星人的訊號塔怎麼做的和玩似的。
“黃大,是否傳送訊號切斷行星上火箭的通訊途徑?”
“不用,正常對射就行,將所有資料進行最快速轉接。”
火箭從飛往古奇行星就已經是單邊通訊的了,一直都是它在向蟲洞邊的火箭發射訊號,現在工程車下來後,他都是直接向蟲洞發射訊號的。
所以古奇星上的訊號發射塔,發射射電波時沒有發現從蟲洞發射過來的訊號。
如果現在蟲洞邊的飛船發射一個訊號,反而會直接暴露。
保持著高速定點行駛的小車,靠著飛船降落前拍攝的高畫質圖片進行導航,一路避過路上的坑道向前疾速飛馳。
[資料反饋收集中,當前行星自轉方向為向日面,當前火箭所在位置為行星半日半夜面,行星公轉速度為一5800年一圈,行星執行速度27公里。
當前行星表層物質為固態甲烷,二氧化碳,以及碳合物,暫未發現水源,行星重力為地球1.4倍。]
實時影象傳輸起來,讓黃泉他們清晰的看著四處的地礦,零下兩百多度的環境下,除了冰晶還是冰晶。
也許這個星球曾經也有大氣層,後來在宇宙深空被凍消失了,也許從形成以來就一直在這,從來沒有獲得過陽光的溫暖。
“工程車距離目標剩餘五十公里!”
李院士突然指著螢幕右上角的位置,工程車正在一個拐彎出進行轉彎,以避免地圖示記的一公里長的深溝。
整整兩百多公里,時速一百五十公里的工程車,卻足足在這顆行星上賓士了三個小時,一大半時間都在路上七拐八扭的避溝。
之所以採用傳統的電動工程車,而不是採用火箭裡的飛車,是因為飛車飛行時會有強烈的電磁訊號溢散出來,到時候飛車就會像螢火蟲一樣,在這個行星被直接發現。
被李院士指出來的地方,隨著工程車逐漸開近,越來越大,一個兩百多米的圓球露出視野,因為強烈的震動,被冰層擠壓,一半的面積都已經陷入冰層。
“開始行動。”
黃泉親自戴上了虛擬現實頭盔,70萬公里的距離下,量子通訊產生了足足四秒的雙向延遲。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35章 234章:彗星撞擊)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我在沒電的末世學黑科技》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