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訊息太過意外,朝野上下慌亂不已!

好在立儲之事雍正早有安排,皇帝駕崩之後,蘇培盛在莊親王,鄂爾泰以及張廷玉的見證下,取出聖旨,宣讀傳位詔書。

儘管眾人已料到皇太子是誰,但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敢確定。譬如當年康熙帝立四阿哥為儲君,這樣的結果,著實出乎眾人意外。

直至今日,雍正的遺詔內容才真正公之於眾,詔書上明確寫著,由皇四子弘曆繼承皇位。

前一日,他們父子還在見面,弘曆記得很清楚,當時皇阿瑪咳得厲害,弘曆勸他休息,先將病養好,他卻道不礙事,

“小病,無甚大礙,每一道奏摺都有可能是件極其重要的事,朕身為皇帝,必須儘快處理奏摺,底下的人才好安排。”

這便是皇帝跟弘曆說的最後一句話,聽罷這句,他便告退了。

弘曆本以為那只是再尋常不過的一次轉身,未料竟成了永別!

從前他還曾怪過皇阿瑪對他太嚴苛,在他的印象中,皇阿瑪甚少有笑顏,時常板著一張臉,總在教育他,從不曾顧及過他的感受。

皇阿瑪不許他晉蘇玉珊為側福晉時,他甚至還曾想過,到底何時才能登基,才能自己做主。

如今皇阿瑪突然駕崩,而他順理成章的繼位,成為下一任皇帝,可弘曆心中竟然沒有想象中的喜悅。

他突然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沒個著落,甚至有些後悔,皇阿瑪在世時,他沒能珍惜那段時光,如今人已不在,他才驚覺自己竟是那麼的想念這位嚴父。

至親之人驟然離世,那種感覺一定很痛苦,蘇玉珊只見過雍正帝兩回,對他不甚瞭解,但從弘曆的敘述中,她能感受得到,雍正的確是位勤於政事的好皇帝!

他不愛狩獵,不愛遊山玩水,只專注於政事。性格雖然刻板了些,但他致力於改革弊政,整頓朝綱,無形之中給弘曆鋪就一條康莊大道!

或許他不是一位合格的父親,卻是一名合格的皇帝,為了江山社稷而奉獻自己的一生!

明知這是歷史的必然,可真到了這一刻,蘇玉珊竟也有些傷感,為那脆弱的生命而惋惜,為弘曆驟然失去父親而悲慟。

蘇玉珊不知道該怎麼勸慰他,所有的言語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她所能做的,就是擁住他,給他以無聲的安慰。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卻令弘曆那顆彷徨無助的心有所安慰,仿似飄搖的孤舟,終於靠了岸。

接下來的日子,弘曆忙得不可開交,大行皇帝的喪禮十分隆重,弘曆每日都得在場,戴孝守梓宮,王府他是不可能回去了,他暫時將乾清宮東廊作為苫次,為皇考守喪。

熹妃自然而然的成了皇太后,移居永壽宮,為雍正守喪。

雍正從來沒有愛過她,而她早已看開,不再對這個男人抱有幻想,是以當雍正駕崩時,她並無悲痛之感,只裝模作樣的哭了一場,實則她的內心十分期待,期待著兒子登基為帝,執掌大權!

皇帝駕崩,身為兒子,弘曆心情悲痛可以理解,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弘曆身為皇位繼承者,理當主持大局,眾臣紛紛請奏,請弘曆登基,登基大典就定在九月初三。

九月初三這日,天碧雲白,晴空萬里。

弘曆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金龍朝冠,在親王百官的見證下,於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