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秦公墓時,也受到了這種觀念的影響,有‘葬西山’,也有在陵山。再到戰國之時,秦公墓依舊承襲‘依山造陵’,而成其典範。

秦始皇帝陵也有‘依山造陵’這個觀念在其中,其後背靠的是驪山,面前擺著的是流動的渭水河流。

你們看地圖就會知道,整個驪山唯有臨潼縣東至馬額這一段山脈海拔較高,山勢起伏,層巒疊幛。

從渭河北岸遠遠眺去,這段山脈左右對稱,似一巨大的屏風立於始皇陵後,站在陵頂南望,這段山脈又呈弧形,陵位於驪山峰巒環抱之中,與整個驪山渾然一體。

如此渾然天成一體的陵墓,他的景緻也是不凡的。

一座合乎晚輩居東禮制,又達到了‘依’山造陵的效果。不可謂不美也。”

中規中矩的答案,想再多聽點兒都沒有,倒挺讓人鬱悶的,不過人家肯免費說東西,他們也該知足了,從一開始的一無所知,到站在陵墓往四周看,好像已經掌握陵墓格局了,心裡就挺滿足的。

想是這麼想,可要是能再多聽一點兒,那也是真的,望著眼巴巴的幾個人,喚靈卻是不打算再說了。

不過有一些事兒還是可以一提的,“這樣耗費無數人心血所修建的古物,即使不瞭解其過往痕跡,也當珍惜,因為他們的生命也是在無形之中慢慢的流逝的。”

大家點頭應下,見再沒有聲音,也都各自散去,最後只剩下青山,依舊站在他身邊。

本就是在樹下納涼,現在倒有些涼快了。

“青山你可看出這始皇帝陵有什麼問題了嗎?”待人走了之後,喚靈又問。

青山一時仍在回味剛才所見所聞,還有些反應不過來,好在腦子是好的,及時應答道:“剛才靈師叔說過選址是由於風氣理念以及風水,難道還有其他的存在。莫非......”

皺著眉頭好一會兒,似是想到了什麼,青山眼睛亮得嚇人,直到見喚靈點頭,考慮到是在陵墓邊上,這才控制住了蹦起來的念頭。

他將拳手抵在嘴巴,用來抑制那險些要控制不住的洪荒之力。

“真的是這其中還有陣法嗎?”青山自打下山在山門前被攔住之後,對陣法是真的耿耿於懷,由於環境問題,雖不能立馬補功課,但不妨礙他有想法呀。

喚靈肯定道:“不錯,你的想法是對的。自從選了這驪山作為遺址,後來每修建一處,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相輔相成。

這才是始皇帝能夠一直安睡至今的原因,當然了這其中的水銀,只是明面上最大的一環,他能阻止別人發現最為關鍵的東西。

用圍棋來解釋的話,那就叫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