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星棋(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是如何步下的局?”青山只能窺見一點,卻不能見全貌。
喚靈:“想要了解始皇帝陵的佈局,首先就要知道他是怎麼來的。
驪山本來叫‘麗山’,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整個地方光佔地,便要了45平方公里,可想而知這個地方究竟有多大了,光是陪葬的兵馬佣,我們想要過去,都要乘車,不然一天都花在走路的時間上了。
這墓始皇13歲就開始在著人修建了,共花了38年,用工達70餘萬人次。
在始皇去世後,便由秦二世接過了修建的任務,好在這人雖殘暴,可他卻是實打實的崇拜始皇,對於他的身後事一點兒不馬虎,按照原定計劃修正的。”
此時二人的身邊已經只剩下幾個人了,青山緊跟其後,還有稀稀拉拉幾個人也一直跟著,喚靈從樹陰下走出,這些人便立馬跟上。
說佈局的時候一直圍繞著秦始皇陵在一面走一面解說,每到一處都會指點出地下位置,修建的應當是墓地的什麼,譬如現在他們便停下的地方。
“這裡是始皇帝的地宮,整個驪山墓地都是按照咸陽宮殿的比例來修建的,此地猶如生前咸陽宮殿的縮影一般,經楚霸王及後世代代的毀壞,已經沒辦法再現當時的恢弘了。
如今可知的是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就足有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來說相當於一個標準的足球場。
地宮裡面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乃是秦始皇帝陵建築的核心。
對於地宮位置,向來是眾說紛紜的。
還有古代的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則是關於地宮深度的介紹,當時丞相李斯向始皇報告,說帶著72萬人修築已經挖得很深了,結果始皇聽說之後,反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因為這話,讓地宮的位置又陷入了迷霧當中。
民間還有傳說,秦陵地宮就是在驪山裡,且驪山與秦陵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逢陰雨天時,便會有‘陰兵’透過,人歡馬叫的,極其熱。
好多書裡還有劇裡,都有借用這個場景,想來你們也是熟悉的。
可惜這些都不足讓我們親眼得見。
不過唐代有詩人杜牧有賦,‘《阿房宮賦》中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
單就阿房宮的描述,秦當時的盛景可見一斑啊。
如今我們只能在典籍裡窺見零星半點,想象與現實總有差距的,若是能沒的損耗的挖掘出來,秦始皇乃至先秦,過往都將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該是多麼絕美的一副畫畫卷啊。
幸好懂得珍惜的人也挺多的,在1961年3月4日時,國家宣佈秦始皇帝陵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再到1987年12月7日,秦始皇帝陵(含兵馬佣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可即便是這樣,舉世關注,秦始皇帝陵與國外那金字塔有異曲同工這妙,皆有後人不能解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