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裡又是從哪裡得來這些布料,製成衣裳的?”青城子再問。

這個青山答起來就自然多了,鏗鏘有力的說道:“當然是我觀裡在山下種棉麻等物,到時節成熟了,以收取的棉麻製成的。”

青城子嘴角一抽,心裡直罵娘。舉了個最反的例子,陰溝裡翻盤了。

然面上卻是越來越嚴肅,配著河畔晚風獵獵,一副十足的高人訓孫圖。

“棉與麻製成衣服,也是需要人力去做的,然後我們門中卻沒有人會這類技術,又如何得成成衣呢?”青城子不死心,接著在衣服上面耗。

這可難倒了十三歲的少年,雖然在青城派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功課,但是因為地位的關係,不至於衣來伸手,也屬於飯來張口的地步。

從來不需要他考慮那些身外之物,只需要好好修道就是,這也是師父教的道理。

如今師祖問起身上的道服怎麼來的,青山是滿臉的茫然,處於一問兩不知的狀態。

只知道衣服是山下的棉麻製成的,卻不知道怎麼做,又需要如何做。

青城子覺得這一輩子的氣,都在今天嘆完了。快到五四青年節了,他的徒弟還是個‘奶娃娃’模樣,真的是慪啊。

最的還不是這個,而是他的好徒弟,分明是一個好苗子,卻讓他的徒弟,教成了個‘傻子’。

難道青城派無以為繼了嗎,本來應該在外逍遙的他,卻因為師兄青衣子的原因,臨時接手青城派。

而青衣子外出一趟,受了極大的打擊,修為寸進不提,整個人的生機,都去了泰半。

這下子不接都不行了,青城派可不能毀在他們師兄弟的手裡。

可能是早年太過於逍遙吧,對徒弟的管教只有早些年的摔打,後來的訓誡倒是極少的。

這也造成了青愚的‘傻里傻氣’,沒成想竟然連累到了徒孫。

想收拾徒弟的同時,青城子也對自己有著深深的自責。凡事都有因果,只因自己早年的因,方才有今日的果。

望著迷茫又聰慧的青山,青城子突然不知如何下手了。

青山無疑是聰明的,憑著一臺手機,就能推翻多年所學。

然又是無知的,多年所學乃是他立身根基,若沒有另一番根基,貿然推翻,只怕難以立身。

而親手做下這些事的青山,卻沒有對未來思考,連下一頓飯的事都未曾考慮過。

如此沒有‘遠見’,當真能夠繼承青城派,不提發揚,能夠好好的保護門派嗎?

少年十三歲,正是叛逆期的時候,心裡已經認定了的事,聽著老人絮絮叨叨,反而會產生耐煩,甚至是反叛的心裡。

所以青城子才沒有把事情掰開、揉碎了,一點點喂進青山的嘴裡。

好多事情,也是需要自己去聽、去看、去感受的,別人硬灌的,始終不是自己理解的。

可放任這樣聰明又無知的人,將來也是一件禍事啊。

正當青城子茫然無措的時候,眼睛忽然定在一處不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