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綠油油的榕樹葉,不願與摩肩接踵的的兄弟姐妹擠在一棵榕樹枝上,調皮的綠葉兒,自大樹上打著漩兒,晃晃悠悠而後落下。

古老的大榕樹下擱著一把逍遙椅,上面躺著一位白衣少年,手中拿著正好一本讀物《道德經》。

暮春時節的陽光,格外的溫和,映襯在那白衣少年的聲音,端的是歲月溫柔。

單就《道德經》、大榕樹、白衣少年躺在逍遙椅上,仔細研討經書,低順的眉眼繾綣難分。

然而白衣少年手中《道德經》此刻卻不是用來看的,書頁對齊展開,工工整整的蓋在臉上。

將整個面目盡數掩在《道德經》之下,即使如此,仍能讓人感受到白衣少年的那片平和之氣。

遠觀似是古詩言語裡走出來的畫卷,讓人不忍打擾,近了,似是不小心闖入了世外桃源。

應是動態的畫卷,此時卻是靜謐安詳的。

然而隨著那調皮的綠樹葉兒如鴻毛般輕輕落下,白衣少年在沒有驚動《道德經》的情況下,懶洋洋的伸出右手。

那是一隻白皙修長的右手,在四月底的陽光下,顯得溫潤如玉。

白衣少年的右手似是漫不經心的,卻又準確無誤的接住了自上而下的一片綠葉。

葉子的盎然綠意,以及昨日一場雨停留在上面的水珠,襯托得少年的右手,越發晶瑩欲滴。

綠與白的觸碰,清新脫俗,似乎把即將到來的暑熱也一一揮去。

在青城派客院明月院門外,站著一老一小二人,躊躇著不知是否要踏入那一幅畫卷當中。

恰在此時,《道德經》應聲而落入白衣少年的左手,落出了少年似天上月的眉眼。

那眉飛揚入鬢,那孕發著少年人無盡的活力,又有古井的洞深。

睜開眼的白衣少年,在望見門前的二人時,眼見笑意愈濃,同時自逍遙椅上起身。

不知情的道袍少年,一步跨上前,似要去迎接白衣少年。

而年近古稀的道袍老者,卻是稍稍後退了一步,好像眼前來的不是什麼白衣美少年,而是洪水和猛獸。

白衣少年輕笑一聲,這讓老者十分惱火,心頭一梗,又向前跨一步。

隨後反應過來自己的舉動,也覺得沒臉了自己又沒做什麼虧心事,怕什麼呢。

老人的目光落在白衣少年的身上,比初見的時候,多了幾分探究。

白衣少年大方任其打量,落在道袍少年的身上,滿眼都是溫潤之意,這也是老者願意帶白衣少年回來的緣故。

“喚靈大哥你的身體好了沒有呀。”道袍少年衝著白衣少年,也就是喚靈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壓根兒就沒發現另外兩人之間的暗湧。

喚靈似乎特別喜歡這個少年,他極為高興的回道:“謝謝青山的關心呀,我的身體已經好很多了。”

青山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措腦袋,十三歲的少年雖然表達自己感情的方式極為直白,但是真當別人也直白的時候,還是會很有害羞的情緒的。

少年是青山,老者自然就是他的師祖青城子了,兩人正是那天去黃河附近,為居民做事,然後將喚靈帶回青城派的祖孫倆了。

青城子鼻子裡發出氣呼呼的一聲冷哼,似乎看不習慣喚靈‘’‘欺負’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