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六十一年前,嶗山派,也就是畢冬臨所在的門派,裡面有一位弟子,平時在門派裡,不顯山不露水,地位也不上不下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串通了各大門派的弟子,地位差不多和他是想等的,也有比他好很多的,還有更差的,但是最後的結果證明,都是和這位弟子志同道合的。

相對於他們而言,那叫志同道合。

可是對畢冬臨他們而言,稱的是狼狽為奸。

這些弟子,運用平時所學的東西,勾搭在一起,私下時常有聯絡,竟然瞞上欺下,偷盜、偷學各派的道術。

許是一切來得過於容易,那位弟子最後還是敗露了痕跡,叫人闖了個正著,一不做二不休,在山門裡大開殺戒後,逃匿了一段時間。

那段日子,山門從來沒放棄追捕,但就是找不著人。

嶗山派的掌門忽然想起,他們門派的符籙裡,有一種可以藏匿人形的符。隱形符相當於可以隱身,如果心術不正的人學了,將是為禍人世。

想起這一點兒,嶗山掌門把訊息傳給其他門派,因為他們門派,也發生了同樣的事,只是每個門派,擅長的都不一週二。

這樣一批人集結在一起,行好事還罷,若行歹事,誰能攔得住。況且他們學這些,就是偷盜而來,怎麼會想著行好事呢。

那時候只有四個門派:嶗山派、茅山派、青城派、華山派。

因為大戰之後,弟子們死傷無數,有命活下來的,也怕回了宗門受到這批人的報復,各自隱姓埋名,漸漸的才發展出了十二個門派。

但是後來的門派,是從這四個門派裡出去的弟子,對於宗門還是很有歸屬感的,只要在外碰得宗門的弟子,都會出手相幫。

門派有事兒,也會立即馳援。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活下來的所有弟子,都知道,那一戰之後,對方也沒盡除,尤其是領頭作亂的那人,他們根本就沒有找到對方的屍身。

不知道什麼時候對方就會捲土重來,頭頂隨時都懸著一把刀。

後來的各個門派間,偶爾有摩擦,都不會有大的紛爭,因為他們的掌門人有立下一條門規,如果和其他門派,起了生死紛爭,便會被逐出門派,生死自負。

沒了門派護著,弟子們什麼也不是,被扔出山門,只能死路一條,哪裡會有人選擇去作死。見識了奇門異術,自要長命百歲才好。

喚靈沒有再細問,只提了一點讓他疑惑的事,“酒中仙前輩,請問那位弟子,姓甚名誰,家中可還有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