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軍隊和現代軍隊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兩者有一處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現代軍隊會注重對將兵們的思想教育。

蘇誠決定要給米迦勒騎士團的全體將兵們開展思想上的教育,給他們灌輸愛國主義思想。

簡單來說,就是讓將兵們有信仰。

讓米迦勒騎士團的將兵們以後不再僅僅只是為了錢糧而戰鬥,同時也是為了其他更加崇高的東西而戰。

當然了,蘇誠也是知道愛國教育的事情,和加強內務要求等事情一樣,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都得慢慢來。

給基本都是文盲的將兵們直接開展愛國教育,告訴他們愛國的重要性什麼的,那肯定是一點用也沒有。

所以蘇誠計劃先增加將兵們的歸屬感、榮譽感,讓他們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身為佈列顛尼雅人為榮,等將兵們對自己的國家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以自己身為佈列顛尼雅人為榮後,再慢慢開展思想教育。

所以,才有了蘇誠請求漢弗萊幫他招募來吟遊詩人,以及吟遊詩人給將兵們講故事的一幕。

提高一個人對國家、對自己的民族的自豪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他講他的國家的偉人偉事。

剛才在視察將兵們的“故事課”時,看到將兵們在聽完自己國家的這些偉人偉事的反應後,蘇誠便知道——“故事課”的效果已經慢慢開始顯現出效果了。

等到將兵們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有一定的歸屬感與自豪感後,就可以正式開展思想教育了,給將兵們灌輸愛國思想。

和文化課一樣,因為講師數量的嚴重不足,只有1號基地的這1萬新兵能夠率先開展“故事課”,等到招募到足夠的講師後,那7萬老兵,以及後續補充進來的新兵們,也都能慢慢開展“文化課”與“故事課”了。

當然了,能招募來的吟遊詩人的數量壓倒性地不足,有幸能聽最擅長講故事的吟遊詩人們講故事的,只有極少部分人,絕大部分人只能上普通講師們的故事課。

“我打算加強我軍的伙食。”蘇誠一邊往凍得有些發僵的雙手一邊衝坐在他對面的威利說道。

“伙食?團長,我們部隊的伙食應該已經很不錯了吧?平常訓練的時候,都是一天3頓飯,一頓乾飯兩頓稀飯,而且每天都有肉食,雖然每天的肉食基本都是乾巴巴的肉乾就是了,不過這也已經很不錯了。”

“現在的伙食的確是很不錯,但是我覺得這還不夠,吃得好才能練出一個好體魄,所以我決定要進一步地加強我軍的伙食,每天吃2頓乾飯,並且加大肉食的量。”

“團長?”

這可是需要很多錢的呀——威利的話雖然沒有說完,但是他的言外之意十分清楚。

讀懂了威利的言外之意的蘇誠繼續說道:

“我知道這會花很多錢,所以我決定要壓縮騎士團的規模,我覺得米迦勒騎士團只需要12萬人就足夠了,如果只是12萬人的話,即便是加強了伙食,後勤應該也是撐得住的。”

按照中央的計劃,中央打算讓米迦勒騎士團回到原先的20萬之數。

雖然不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兵力越多的一方從理論上來講是越佔優勢的,但是這也只是理論上來講的。

有時候兵力過多,反而不是好事。

尤其是在通訊並不發達的冷兵器時代裡,兵力太多有時候反而是累贅。

相比起100萬烏合之眾,蘇誠更想要10萬名精銳之師。

經過精密的思考與計算,蘇誠決定要讓米迦勒騎士團走精兵路線,與其要將100份輜重分給100名士兵,倒不如將100份輜重分給60名士兵,將這60名士兵養成精銳中的精銳。

“12萬?團長,恕下官僭越,12萬的部隊足夠嗎?”

“足夠了。北方戰線和萊茵戰線不同,萊茵戰線那邊是一大片廣闊的平原,根本無險可守,所以專門駐守萊茵戰線的加百列騎士團的兵力是3大騎士團中最雄厚的,因為這麼漫長且廣闊的戰線,需要大量的兵力駐守。”

“可我們北方戰線這邊可不同,我們只需要守住阿瓦隆要塞就可以了,我們只要死守住阿瓦隆要塞、守住艾格哈爾走廊,希蘭軍就無法南下。”

“所以我們的北方戰線的防守壓力跟其他戰線相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