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星落(第2/3頁)
章節報錯
聽到阿蘭的這句話,蘇誠稍稍一愣,隨後微笑道:
“眼睛沒了就沒了吧,有你和凱洛爾她們當我的眼睛就夠了。”
在蘇誠剛剛失明時,阿蘭、凱洛爾、艾麗莎她們可謂是每日以淚洗面。
阿蘭更是叫囂著要親自揪出兇手,將兇手碎屍萬段。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她們的怒火才漸漸平息——其實也不能算是平息,只是將怒火深深地藏了起來而已。
一旦讓她們找到“毒害”了蘇誠的兇手,她們一定會群情激憤——蘇誠敢這麼肯定。
在阿蘭的引路下,蘇誠緩緩地離開了自己的房間,來到了一樓的大廳。
還沒下到一樓的大廳,蘇誠就已經聽到了自一樓大廳處傳來的種種吵吵鬧鬧的聲響。
從這些吵吵鬧鬧的聲響中,蘇誠分辨出了不少熟悉的聲音。
有凱洛爾和艾麗莎她們的聲音。
有德莉莎和瑪利亞她們的聲音。
有鄧佳爾和塞繆爾她們的聲音。
……
這些人似乎注意到了出現在大廳的蘇誠,紛紛說著、笑著朝蘇誠走來。
雖然眼睛不能視物了,但這些人的臉直到現在都還清晰地映在蘇誠的腦中。
蘇誠微笑著,朝身前朝他走來的眾人迎去……
……
……
佈列顛尼雅帝國皇曆620年,國立皇家學院。
“在伊爾莎陛下的統治時期,是中古世紀的我國的最盛期——這是毋庸置疑。”
“在伊爾莎陛下的統治下,我國曾一度差些統一了整片大陸。”
站在講臺上的歷史教師侃侃而談著。
而講臺下的諸位學生也都認真地聽著講。
“因為伊爾莎陛下的有能,她被後世的人們冠上了‘大帝’的稱號。”
“只不過伊爾莎陛下也是一個具有很大的爭議性的人物。”
“後世的人們對她最大的抨擊,就是她的殘暴,以及她沒能維持住帝國的秩序與穩定。”
“為了帝國的穩定,不惜對佔領地的平民們展開殘酷的大屠殺。”
“伊爾莎陛下針對佔領地的大屠殺,是中古世紀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暴行。”
“透過絕對的武力,伊爾莎陛下強行壓下了各地的叛火。”
“據史學家們的研究——那段時間的操勞,給伊爾莎陛下埋下了病根。”
“伊爾莎陛下之所以會在日後病亡,說不定就跟這段時間的過度操勞有關。”
“在皇曆321年,伊爾莎陛下因過勞而引發的心臟疾病去世。”
“曾有人說過這樣的玩笑話——那些不斷掀起叛旗的人,間接彎成了他們的報仇任務了,他們將伊爾莎給活活累死了。”
“伊爾莎陛下一亡,原本差些統一大陸的我國立即四分五裂。”
“在伊爾莎陛下還活著時,不少人不敢造次。伊爾莎陛下靠著她的魄力,讓無數人連大氣也不敢喘。”
“而伊爾莎陛下一亡,不少人重新開始鬧騰了起來。”
“原本已經沒有戰火的東方,再次冒起了熊熊叛火。”
“‘原法蘭克帝國’、‘原羅林帝國’、‘原神聖希蘭帝國’,各佔領地的叛亂一場接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