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帝國的中軍軍陣前有米迦勒騎士團第2軍的6000步兵,左右兩側有2400名鐵甲銳士。

而他們的後方,也在此時煙塵大起——合力夾擊法蘭克軍右翼的5000鐵甲聖騎兵,並順利將其擊潰的德蘭不死隊、翼裝騎兵團,以及左翼的3000騎兵,兵臨法蘭克軍中軍軍陣的後方。

軍陣的左右兩處——尤其是自己的後方突然出現敵軍,這讓法蘭克軍的中軍軍陣部隊開始瀰漫起慌亂的情緒,而這一慌亂情緒也以駭人的速度傳播者。

法蘭克軍的左右兩翼的鐵甲聖騎兵皆被擊潰,僅剩中軍的2萬步兵與3500名聖甲卒。

而法蘭克軍最後的者2萬3500名士兵,其前後左右皆被敵軍所包圍——這場戰鬥,已經算是勝負已分了。

這便是鄧佳爾的戰法——以快打慢,逐步蠶食掉法蘭克軍各部隊,將區域性的勝利擴大到全面勝利。

望著被四面圍擊的中軍部隊,巴澤爾感到恍惚了起來。

佈列顛尼雅軍的進攻速度快到讓巴澤爾到現在都沒反應過來。

……

……

“整合潰逃下來的鐵甲聖騎兵!”

即使明知勝負已分,巴澤爾也還是抱著豁出去的覺悟,準備整合從左右兩翼潰逃下來的鐵甲聖騎兵。

左右兩翼的鐵甲聖騎兵,接在佈列顛尼雅軍的快攻下死傷無數,但也還是成功逃出來了不少潰兵。

若是見這些潰兵整合起來,便能組成出一支還留有些許戰力的突擊力量。

巴澤爾準備就靠僅剩的這點突擊力量,來救出已被四面合圍的中軍部隊。

巴澤爾將突擊的方向放在了中軍部隊的左右兩側。

圍堵法蘭克軍中軍部隊的佈列顛尼雅軍是軍力僅為2400人的鐵甲銳士,突破的難度相對較低。

抱著能撤下來多少人就撤下來多少人的想法,巴澤爾下令發動突擊。

讓他麾下僅存的這點突擊力量向正圍攻他們法蘭克軍中軍部隊的佈列顛尼雅軍展開衝鋒,努力打通條口子,讓被圍困的中軍部隊儘可能逃出一些士兵……

……

……

這場茲魯口會戰以極快的速度分出了勝負。

在鄧佳爾的快攻下,僅用了半個下午的時間,便讓法蘭克軍全線崩潰。

巴澤爾帶來的這支總軍力為3萬5000人的部隊近乎全軍覆沒。

他們法蘭克帝國引以為傲的鐵甲聖騎兵與聖甲卒這兩大王牌部隊,分別僅剩2000來人與300來人。

另外的2萬步卒也僅剩500號人。

其餘計程車兵,要麼被鄧佳爾軍所殺、所俘,要麼便是潰逃到了不知何處。

巴澤爾帶著3萬3500大軍趕赴茲魯口,最後灰溜溜地帶著3000不到地殘軍倉皇逃回了萊茵蘭平原。

硬要說巴澤爾此戰為什麼會敗得如此悽慘的話——那應該便是他小瞧了德蘭不死隊吧。

小瞧了德蘭不死隊導致他錯了一步。

而錯了的這一步所產生的連鎖反應,令他之後步步落後於鄧佳爾,最終——招致大敗虧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