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澤爾低估了德蘭不死隊的戰力,誤以為德蘭不死隊的阿爾提戰術的威力最多也就和草原人一個水平,不可能威脅到鐵甲聖騎兵們的衝鋒。

如果巴澤爾多加些對德蘭不死隊的提防,那法蘭克軍的左翼戰場應該就不會招致這樣的結局了。

但現在顯然說什麼都晚了。

儘管巴澤爾已經以最快的速度送去中軍戰場,但將令的送達需要時間。

而增援部隊趕赴左翼戰場也同樣需要時間。

能否好好利用這一時間差,便是鄧佳爾的這一戰法致勝與否的關鍵。

翼裝騎兵團與德蘭不死隊的總兵力共為3600,而他們迎戰的鐵甲聖騎兵共有5000人。

兩軍軍力相差不大,以有序攻無序——勝負很快便已見分曉。

因死傷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鐵甲聖騎兵開始潰逃。

在鄧佳爾的指揮下,德蘭不死隊與翼裝騎兵團一邊,一追殺他們,一邊邊順勢將潰散的鐵甲聖騎兵朝法蘭克軍的軍陣後方攆去。

在追擊到一定距離後,德蘭不死隊與翼裝騎兵團停止了追擊。

開始轉向繞過基站正酣的中軍戰場。

朝法蘭克軍的右翼戰場狂飆而去。

巴澤爾見狀,瞬間明白了德蘭不死隊與翼裝騎兵團想去做什麼。

雖然同樣也是讓麾下的傳令兵以最快的速度前去通知右翼戰場的部隊準備迎擊來自後方的敵兵進攻,但是——這同樣需要時間。

在戰鬥開始前,鄧佳爾曾跟蓋瑞說過——這場戰鬥,他們一定要快!他們必須得以快打慢,只要每步行動都比法蘭克軍快上一些,那他們便能逐步蠶食掉擁有優勢兵力的法蘭克軍。

……

……

在擊潰法蘭克軍的左翼部隊後,由他親率的右翼部隊——也就是德蘭不死隊與翼裝騎兵團順利趕在巴澤爾的防禦命令送達他們法蘭克軍的右翼部隊之前,兵臨法蘭克軍右翼部隊的後方。

負責指揮中軍部隊與左翼部隊抵禦法蘭克軍的進攻,為鄧佳爾擊破敵軍左翼部隊的鄧佳爾爭取時間的蓋瑞,一直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留意著戰場的動向。

在注意到法蘭克軍右翼戰場的後方冒出大量的煙塵時,他的臉上開始湧現出難以抑制的笑意。

他一面任由笑意在臉上戰線,一面向左翼部隊傳令——轉守為攻,對法蘭克軍的右翼部隊展開進攻。

……

……

聖甲卒不愧是法蘭克帝國的兩大王牌之一。

儘管佈列顛尼雅帝國中軍部隊的步卒已是拼死對抗,但他們的戰線還是不停地後退。

原本中間凸兩邊凹的軍陣,逐漸被壓迫成了中間凹兩邊凸的“反新月”。

從表面上看上,法蘭克軍的中軍戰場的戰況一片大好,再接著努力的話,擊破布列顛尼雅軍的中軍部隊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但就在這時,法蘭克軍的中軍部隊竟突然收到了後撤的命令。

雖然不明白為什麼要在形式大好的時候後撤,但這畢竟是軍令,既然是軍令,那便不能不遵守。

然而——法蘭克軍的中軍部隊還沒來得及後撤,佈列顛尼雅軍的中軍部隊突然動了起來。

此時呈現中間凹兩邊凸的佈列顛尼雅軍中軍軍陣的2側凸的地方突然向前,朝法蘭克軍的中軍部隊的兩側壓去。書香

而位於佈列顛尼雅軍中軍軍陣的兩側凸起的部隊是——總軍力為2400的鐵甲銳士。